刘成立马算是回过味来了,意识到这小孩又在回避话题。
“等等。”他叫住他:“吃这么点,哪里够?”
卞皎收拾餐盘的动作就停下,眼看着刘成起身走向餐台,接着端着一小碟清炒西蓝花回来,放到他的盘子里。
卞皎出言拒绝:“哥,我明天有戏。”
刘成说:“晚上的戏,这点水肿早起运动半个点就消了,别把身体饿垮了。”
他这样说,卞皎就不好再推辞,只能重新握起筷子。
刘成看着他垂眸一朵一朵夹起西蓝花,忽然说:“诶,差点忘了。”
他交叉起双臂,靠近在桌上,佯装不确定。
“刚刚我有没有问你来着,你为什么想要爬高山?”
卞皎的动作立时就滞了一秒,极其明显。
刘成这个人向来不爱八卦闲聊,几乎每一次和卞皎聊天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出发点都是好意。
卞皎也不怎么爱与人聊天,尤其对打探别人的私隐不感兴趣,所以平日里每当红姨闲扯到什么家长里短的话题时,卞皎就会不动声色地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实在转移不了话题了,就会将火力巧妙地抛到刘成身上,刘成心知肚明,也乐得为他承担。
但当转移对象从红姨变成刘成时,这个招数显然就没那么管用了。
餐厅内已陆续有人离开,相较方才的嘈杂安静许多。他们坐在靠窗的位置,夕阳时分的光线就侧洒在桌面之上,称得对面那双执筷的手修长白皙。刘成抱着双臂,等待对方的回答,显得极其有耐心。
大概半分钟过去,卞皎忽然放下筷子。
“也没什么。”
抬起双眸,他讲:“只是想要看看日出。”
很简单的一个答案,简单到令刘成有些质疑。
“日出?”
卞皎点头。
“日出云海。”没有再等刘成发问,他已望了下窗外,缓缓说:“我一直觉得,或许日出代表着一种接受。”
“……接受?”
“接受。”
世界上许多人没有信仰,但每个人都有追寻救赎的时刻,卞皎是最普通的其中之一。
大一时候,他旁听过一场讲座,那客座教授的研究方向他已不能完全记清,大致上是宗教学相关内容。讲到有关“因果”这个词语时,教授说:“在释家观念中,每一次日落都是地球转动的果,也是次日日出的因,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果如昼夜。”
教授问,知道这一点后,大家会不会觉得人生的难题不再那么难以跨越。
卞皎当时并不解其意。
直到听完讲座的几个月后,他接下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冬日最寒冷的时候,跟随剧组去到南方的海市,在拍摄间隙见证了一场日出。
那时他刚淋完一场大雨,正患着重感冒,凌晨四点不到就与剧组同学们等候在观景台。主笔剧本的那位学长给大家泡了热茶,他的女友负责分发,二人分明前一天才闹过一次矛盾,这时虽然依旧没有对话,但配合紧密又默契。
幽蓝的苍穹之下,大家低声说笑,卞皎就捧着纸杯,去看远处逐渐泛白的天空。
漫天翻涌的云海之中,先到来的不是太阳,而是光线,已无法准确说出的海拔上,各种山峰就在此刻缓慢清晰,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上没有一片地区处于阴影。
忽地身后传来一阵欢笑声,卞皎回头去看,就看见那位学长单膝跪地,一手捧着不知从哪里变出的花束,另一手里是一只打开的绒布盒。算不上大的钻石在日出下折射着光芒,从盒中降临到学姐的中指之上,再靠近她脸庞上滑落的泪珠,接着贴近到学长拥抱的肩臂,这一刹那,这只钻戒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美丽的珠宝,拥有相爱人的泪滴。
后来卞皎听那位学姐讲,如果不是事前与他闹了一番矛盾,她可能还不会真的答应。新的日出出现的那一瞬间,她转过头想对他说的话其实是我爱你,不过还没有讲出口,这句话就先出现在对方的动作里。如果要感谢什么,那就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矛盾,谢谢它让她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
卞皎想自己好像懂得了什么,终于终于懂得了什么。
其实当初接这部电影的契机很简单,认识的学长专程为这个角色找到卞皎,并提出一笔不菲的报酬。
彼时郑怀远还未患病,他经济上尚不紧张,因此头两次都婉言拒绝。但最后一次,对方带来计划书,讲到这场拍摄并不只是纯粹的工作,他们接下来有一项传媒类的国家级竞赛,正在准备校赛阶段。团队很强,如果卞皎愿意接戏,可以带他挂个名,等后续海市拍摄时顺便一起去决赛。
对方开出的条件不差,甚至可以说非常丰厚,但可惜卞皎对这些能够丰实简历的东西并无兴趣,在礼貌听完对方一大段陈述后,他已想好如何拒绝后,刚要开口,却忽然在最后一句话上动了动神情。
“海市?”他问。
对方立时看出他对这个地点感兴趣:“对,期间我们还会去邻市拍摄,登一座名山拍日出,费用全包,就当是剧组团建了……”
卞皎沉默几秒,出言答应。
在这之前,他已经连休两个月的事假,终于回到校园环境。郑怀远担心他的状况,本来就不允许他四处乱跑,一听说他在冬天要去海市,更是死活不同意。为此卞皎与他爆发过许多次争吵,就像全世界的父子关系一样,二人难得陷入冷战,直到去海市前,卞皎都没有和他有任何联系。
落地目的地时已是十一月,他先与剧组紧锣密鼓进行了一天的拍摄,在当天快傍晚时,他托剧组里一位同学对象的关系,成功进入到一所大学校园中。
此前请假那两个月中,郑怀远没有限制卞皎的通讯,就是在那时,卞皎曾试图联系裴子骞,只是没有任何音讯。最终他打电话到高中班主任那里,好一番委托对方才终于得到这一年的毕业录取统计,而这也是他接下这部戏的原因——
裴子骞在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