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屿看了包装的标志,感慨道:“你男朋友也对你太好啦,这家店他们说提前预约,还要跑过去等新鲜出炉。”
“羡慕吗?羡慕你就快去谈恋爱!”陈媛艺使了个眼色给姜屿。
“我也是平时和你吃饭,过节我可美滋滋和男友出去玩,你留在公寓孤零零我可不管你。”说完,陈媛艺将包好的北京烤鸭塞进嘴里,地道烤鸭,一口入魂,简直梦回中华,她惊叹:“就是这味。”
塞满一嘴美食,陈媛艺不忘继续调侃:“你现在又是我们学校经管的高材生,性格也好!又上进,还会赚钱,还有一张美脸蛋,我要是男的,我第一个追你。”
姜屿刚喝了一口水,笑得差点喷了出来,笑称她说得太夸张。
陈媛艺也没有继续调侃下去。
两人同时就读于美国纽约宾大,因合租而相识,因相处而相熟,两三年的接触,两人早已成为知无不言的朋友,她也清楚姜屿的情况,所以,姜屿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不谈恋爱,也有自己的原因。
三言两语,两勺三筷,姜屿还把自己找错车的这件糗事说了出来。
“这种桥段,难道不就是爱情的开始吗?”陈媛艺听完,立马脑补一场罗曼史的开始。
姜屿真想掏开这女人的脑袋,究竟这人的脑袋是如何考入宾大的。
她摇头:“陈小姐,你要知道这么尴尬的处境,我连他样子来不及看见,更不要提这些只有电视剧才会发生的剧情!”
陈媛艺撇嘴。
吃饱喝足,姜屿走到窗边,拉起百叶窗帘,大雪已经停了,街景一片雪白,更显寥落,唯有路灯泛着暖黄色的灯光,为寂寥的街道驱扫寒意,为行人指引方向。
“雪停了,我们去逛街吧。”姜屿看着外面的街景说。
“额,你去吧,我晚点再出去,今晚和男友出去通宵。”陈媛艺声音略为心虚,姜屿一听就听出来了。
“嗯?又约了男友是吧。”姜屿假装鄙夷,佯装受伤:“行吧,我就孤零零一人吧。”
“这不是给你点艳遇创造点机会嘛,凯特·贝金赛尔演的《缘分天注定》看过没,雪天外出,预示着爱情的降临!”
又来了,这女人又来了,姜屿扶额,对着镜子简单收拾了一下,搭配了一件深棕色的圆领毛衣和牛仔裤,戴上围巾,穿上一对长靴正要准备要出门。
“对了,听我男朋友说你们学院有教授要收助教,你现在不是也要赚钱还给那个张阿姨吗?可以去试一下呀”陈媛艺想起这件事,向姜屿提醒。
“知道啦,谢谢我的宝贝,回校的时候我去争取一下。”姜屿感激,有几次赚钱的机会,都是媛艺提醒的她。
-
“叮铃铃~”玻璃木门一经人的推开,碰动天花板的吊饰,吊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收银台内,老板娘坐在里头,饮茶看报。
老板娘已过半百,眼睛也不灵活了,近视的很,原本还在擦拭杯具的她听到有顾客进店,扒拉下眼镜,认真查看来人。
“小屿?”熟悉的呼唤,姜屿一听就知道是谁。
“真的是你哈哈哈。”确认过眼神,老板娘开怀大笑,上午还在想起姜屿这个月怎么还没见到她,下午就真的来了。
“华娟阿姨,好久不见,你身体还好吗?”姜屿亲切问候。
“也是老样子,我们店最近来了很多货,你可以慢慢挑。”老板娘何华娟笑盈盈的看着她,一脸慈爱。
她是真心喜欢这孩子,她在纽约经营这家二手店已有多年了,华人顾客川流来往,回头客并不多,能让她记住的面孔,姜屿就是屈指可数的一位。
这三四年,姜屿总是喜欢两个月来一次,每次来,都能和她聊上两句,久而久之,两人也熟络了起来。
姜屿环顾了一眼,笑颜展开,说:“今天店里挺多人了。”
“确实多了很多人,还多了很多华人面孔,说不定你还能碰见你们学校的呢。”何华娟乐呵呵。
姜屿点头,转身去看商品。
收银台的的另一端,一人把玩着手里的花瓶,花瓶纹理清晰,感觉淘到好货了,正想要向身旁的人咨询。
“许琰,我看中这花瓶了,你之前一直在中国生活,给我看看这花瓶好不好。”吴贺林抬头,才发现友人已不在附近。
店内装修依然保留了上世纪的风格,明亮鲜艳又花俏的花砖,经过数人的踩踏更显本色,深色的实木装修,置放了数件独特的物品,任由时光荏茬,依然能承载着岁月的流淌。
这也是姜屿来了第一次就偏爱这家专卖二手物品的店铺的原因,每次一来,总能搜罗出万象出奇的物品,价格也中规中矩,正中自己的心意。
今天店内还真是多顾客呢,大都是华人面孔,姜屿感慨,看来华娟阿姨的在华人圈的口碑是做起来了。
一眼瞄中一个精致刻制的小木盒,她随手拿起来观察,沉甸又精美,让她爱不释手。
拿着木盒继续挑选,忽然瞄到玻璃木柜里头,摆设了《魂断蓝桥》的光碟,想起自己上一次来这家店购置了二手读碟器,这次再买一张光碟,刚好也能一起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