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主动打招呼,林杳眠完全不会发现那边还站了个人。
京大在校学生人数超过五万,学校占地面积超过四百公顷。
校园里学生的活动轨迹应该符合布朗运动的条件。
那两个陌生人偶遇一次的几率有多大?很小。
从数学的角度,一个很小的数字的四次方,趋近于零。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林杳眠还是扯出一个不失礼貌的笑:“你来这儿上课吗?”
宋淮靳既没承认也没否认,而是收起手机,突然一撩眼睫,把问题抛回她:“林学姐来上课?”
学生之间最常用一个疑问句。
但他似笑非笑的表情轻易让林杳眠联想到管皓,风格类似的行为。
“不是。”林杳眠低头看见手表的玻璃表盘,距离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有一个完美的逃脱借口。
“我约了别人七点见,需要先走了,再见。”
宋淮靳像那天在医院门口一般,安静地注视着她匆匆离开。
假设之前只是隐隐猜测,那现在他百分之百确认:她在有意回避他。
仔细回想过两个人的相遇过程,宋淮靳确信自己没有做出过冒犯人的举动。
清脆的上课铃回荡在教学区里,几个踩点上课的学生急匆匆地冲进玻璃大门。
他自顾自地啧笑一声,转身背起包,双手插兜,往楼里走去。
*
林杳眠上到三楼左转,走到角落处的走廊。
第三间办公室的门虚掩,留出一道光栅,少许的光亮映在门上方的铭牌:
「京大新闻部」
“部长。”林杳眠推开门,和正在调试相机的康欣妍打声招呼。
康欣妍温和地笑道:“新人还没到,你先坐着等一下。”
新闻部实行老带新的培训方式。每一个新加入的大一新成员,在前几个月都有一个大二的老成员带着干活。
林杳眠拉开旁边的一张办公椅坐下,桌面上的黑色机身距离她一尺之隔。这款相机比之前她用过的佳能R8小上一圈。
林杳眠问:“部里新买的设备吗?”
“怎么可能?为了换那台R8,楠姐在我耳边从去年念叨到了今年。”康欣妍敲下桌,拿起相机放到林杳眠面前,“这是索尼的A9M3。”
林杳眠一直想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所以才去奶茶店做兼职,她做了一堆功课才决定好目标。
她能承受的价格范围只够买入门级别的单反相机,而康欣妍手中的是美联社一线记者的同款。
京大每一年经费百亿,但钱不是往这种地方烧的。
“那这相机哪儿来的?”
“新来的一个学弟自带的。”
林杳眠默然。
新闻部缺设备不是一天两天了。
所以每年在招新的时候,部门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是哪个来面试的新人爱好摄影,又能自带相机,那会在录取时优先考虑。
这年头连参加一个校内的学生组织也有带资进组的说法了。
林杳眠看新人还没到,顺势向康欣妍讨教一些关于本校保研的事。
“你绩点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留本校?”康欣妍很惊讶。
"国内没有其他学校选了,去隔壁也差不多,不如留在本校自在点。"
康欣妍拍拍她肩膀:“你二字班出来的,保研还不简单?一大堆教授抢着要。我记得你绩点不是很好吗?不考虑去国外吗?”
林杳眠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
办公室的门被叩响。
康欣妍:“进。”
林杳眠一回头,撞进视线的是一张刚刚在楼下才见过的年轻英俊的脸。
五次方。林杳眠麻木地想。
她真想立刻打开手机微博,开始转发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