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一个年轻的的女声传来:“进来吧。”
方姐推开门,只见一个看着五十岁模样的女人端坐在正中的椅子上,完全不像方才那声音的主人,直到那女人开口说:“这么久,终于来了一个。”
宋玉震惊地看着椅子上的女人,又听她说:“既然来了,就来一段《穆桂英》吧。”
还没从震惊里回过神来的宋玉被方姐用胳膊肘戳了戳,赶紧收起联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马老师见笑,您声音真好听,我听得太入迷了。”
马老师倒没嫌恶她,笑道:“咱们唱戏的第一要紧的就是这副嗓子,嗓子好,一切都好,嗓子坏了,一切也都没了。”
“马老师说得是啊,宋姑娘,你好生跟马老师学着点。”方姐插了一句,递个眼色提醒她,“开始唱吧。”
宋玉点点头,稍稍提了口气,端直身子,目露英光,双手打开,朱唇轻启:“辕门外那三声炮——”
这一开口似惊雷,把马老师从椅子上炸了起来。
马老师如今年纪大了,经不起吓,她听着宋玉的戏声,不由泪流满面,吓得方姐赶紧伸手去扶她。
还在那咿咿呀呀唱戏的宋玉也不敢往下唱,一脸惊慌地看着她,怯怯地问了一句:“马老师,这是——”
马老师擦了擦眼泪,冲宋玉摆摆手示意她来自己跟前。
见她没有什么恶意,宋玉一脑门雾水地往前走了几步,被马老师一把抓住了手腕,心里不由一惊。
“你娘是不是叫李小婉?”马老师一脸期待地看着宋玉。
李小婉?这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她迅速地在记忆里搜了一阵,却根本没这个名字,只记得爹叫宋明远,死了,娘叫王妮儿,估计也死了。
她冲马老师摇了摇头,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明所以地眨了眨。
“像!真像!”马老师扶着方姐的手在宋玉身边转了一圈,打量她的身量和长相,“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相似之人!”
宋玉更是云里雾里,这马老师到底在说什么?
方姐见马老师如此,不禁犹疑地问了一声:“马老师,您说的李小婉是谁?”
过了好一会,马老师的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目光始终不离宋玉。
这似乎是个很长的故事,马老师的眼睛变得浑浊起来。
那时马喜娘才十岁,在陈州遇见了李小婉,那一年李小婉十四五岁。
李小婉长得好看,水灵灵一双大眼睛,还有一副好嗓子,早早便在戏班里出了名,只要有她的地方,就不愁没人来看戏。可正是这样一个美丽有才华的女子却遇见一个负心的男人。
很快,李小婉便怀了孕,为了保胎,她决定不再唱戏,委身于那个男人,就在她从戏班离开的那天,男人消失了。
绝望的李小婉四处打探,才发现那男人是个骗财骗色的浪荡子。那男人一听说李小婉不唱戏要嫁给自己吓得逃出陈州城,还带走了李小婉唱戏攒下的所有家当。无奈,身无分文的李小婉只能硬着头皮回戏班子求班主让她回去。
班主知道她身怀有孕自然不肯让她再回来,就在此时,马喜娘挺身而出。
她说:“如果不让李小婉回来,我就不唱了。”
那时的马喜娘年轻强势,刚开嗓不久,吸引不少老爷少爷都专门来看她的戏,是个前途无量的小花旦,以一人之力养活整个戏班子。
班主无奈,只好让李小婉先回来。
好景不长,眼看着李小婉的肚子越来越大,班主又打起了让她离开的主意,正愁找不到机会。偏巧,趁着马喜娘出门演出,他终于开口说:“你在这里什么也做不了,这戏班子一大帮人要养,我也是没法子。”
李小婉早就知道班主对她看不惯,她又不想连累好姐妹,就偷偷离开了戏班。
马喜娘回来之后,与班主大闹一场,一气之下也离开了戏班子。
因为名气大,马喜娘顺利进了花戏楼。在那里,她一边唱戏,一边去找李小婉,直到两年之后,才收到李小婉的书信。李小婉在信上只说自己生下了女儿,她们一切都好,其他只字未提。
马喜娘这才稍稍放下心来,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唱戏上,还进了花戏楼的名人堂,几年后便成为戏曲大师。
只是自那之后,她再也没了李小婉的消息。
听完之后,宋玉只想来一句“好狗血”,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想起赵清欢来:“赵清欢是您的关门弟子吧?”
马喜娘一听,惊讶地看着她:“欢儿?你认识欢儿?”
宋玉点点头:“她说您是在找女儿的路上收她做的弟子,后来就与她分道扬镳了。”
马喜娘感慨一声:“我遇见她时,的确在找女儿。当年我痴迷戏曲,意外弄丢自己的女儿,快五十岁了才去南下寻找,如今我也不打算再找了。”
年过七旬的马老师深深叹了口气,终于显出几分暮年的老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