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园楼出来,宋玉决定去晏山青府里看看孩子们,顺道问问阿福。
刚下了车,就见锦荣领着无所适从的娃娃都在大门外站着。
“锦荣?”宋玉快步上前。
锦荣和孩子看见宋玉都面露哀色:“宋姑娘我们被赶出来了。”
还没来得及问缘由,便见晏相怒气冲冲地从府里出来。
“晏相?”
“宋姑娘,你来得正好。”晏相嗔怒。
“晏相为何要把他们赶出来?”宋玉对面前这个顽固的男人感到愤怒。
“这是我儿子的府邸。如今他不在,我自然有权打理。”晏相理直气壮地盯着宋玉,鄙夷地冲那些孩子扫了一眼。
“晏相何苦为难这些孩子?”宋玉态度软下来,她不想得罪晏相,尊他是晏山青的父亲。
“宋姑娘当初可是答应老夫要离开山青,而今却带着这些孩子住进他府里,你让我怎么信你?”晏相斜眼冷她。
“这是我租的。”宋玉冷静地看了回去。
“哦?”晏相撸了撸胡须,看一眼阿福。
阿福哆嗦着,低着头,不敢看他。
“阿福!”晏相大喝一声,吓得阿福赶紧跪下。
“老爷!”阿福趴在地上声音发抖。
“你说!”
“老爷,这房子的确是公子租给宋姑娘的。”阿福显然与宋玉站在一起,“这是租契。”
宋玉见阿福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晏相,她当初并未与晏山青签过什么租契,这是……
晏相不耐烦地接过那张纸,低眼一看,咬牙甩回阿福手里:“哼!不成器的东西!”
宋玉见晏相一脸烦躁,也不敢上前,唯恐又开罪他。
“老爷,公子说这租契在衙门备了案,若是有人来问就让我把这租契拿出来。”阿福跪在那里说得有板有眼。
有那么一瞬,宋玉为晏相感到难过。
别人家儿子和老子都是父慈子孝的,换到他晏家,偏偏是儿子处处提防老子。
晏相冷哼一声,正要发作,忽听到有人来报:“老爷,不好了,老夫人她——”
晏相倒是个孝顺的儿子,一听他娘不行了,马不停蹄地往家跑。
宋玉也想跟过去看看老祖母,又怕晏相迁怒,只得让阿福跟着去。
待晏相的马车走远,她才带着孩子们都进了府。
锦荣心有余悸地抹了抹泪:“宋姑娘,这晏相好生厉害,我怕他隔三差五地过来赶我们。”
宋玉拉着她的手摇头:“放心吧,他再不会来了。”
百十来个孩子恍若惊弓之鸟,一个个面色惶恐,早体会过无家可归之苦,这时都抱在一团哭起来。
柳儿跑来抱着她的腰:“玉儿姐姐,我怕!”接着放声大哭,惹得几个比她小的孩子跟着哭叫起来。
宋玉弯腰心疼地将他们抱在怀里:“不怕,姐姐在!”
良久,宋玉站起来,高声说:“孩子们!你们别怕!以后再不会有人赶你们走!只要我宋玉还在 ,你们就不会再流离失所!”
孩子们仰望着宋玉,看着她慨然陈词,脸上的惊慌渐渐被抚平。
“姐姐,我以后要做官!”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目光坚定地看着她,“我要让像我一样的孩子都能读书,绝不让他们像曾经的我一样无家可归!”
“好样的!”宋玉用鼓励的目光看向那些年幼的孩子,“弟弟妹妹都要向哥哥学习!”
听见这话的孩子们仰着小脸目露坚毅,浑身散发着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成熟与热烈,让她忍不住心疼。
那天之后,晏相果真再未来过。
宋玉决定搬来和孩子们一起住,她想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成长。
一日,她刚从梨园楼出来,见黄公公在外面候着,惊讶地问:“黄公公怎么在此?”
“老奴在这等姑娘多时了。皇上说今日乏累,请姑娘进宫唱一段穆桂英。”黄公公白净的脸上流露出几分笑意。
“那我去拿行头……”还未转身就被拦下。
“不必,皇上说,听姑娘清唱,不必带班子。”
没想到这皇上如此简朴,听戏只听清唱的。
到承乾殿时,宋玉见皇上正闭目养神。
听黄公公禀报,他微微启目,疲惫地在龙椅上坐正,示意其他人退下。
“知道朕叫你来所为何事?”皇上眼也不抬。
“黄公公说,皇上累了想听民女的穆桂英。”宋玉老实回答。
“穆桂英你知道是谁吧?”皇上龙颜微悦。
“杨门女将之一。”宋玉可是学过历史的。
“唱吧,朕听听。”略显苍老的皇上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