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午后,可算进了络州府城。
一进城门,镜澄便为络州的繁荣景象迷住了眼。主街上铺着石条青砖,左右两边开满了铺子,一家挨着一家,有茶行、米行、绸庄、香粉铺等,所售之物琳琅满目。街上行人络绎不绝,衣着光鲜。路过一家茶馆,听到说书人赢得满堂喝彩。又经过一家曲艺坊,里面传来轻柔悠远的歌声。
一家人在偏离城中心的街上找了客栈住下,若是不赶路太累,镜澄只想再出去看看。对时济来说,络州城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繁华不减当年。
次日,时济带着妻女去了城北的青芒山上,那是二老的下葬之所。因是中元节,一同上山的人还有许多。
他有些忐忑,一路上和苏织锦努力回想着通往坟前的路径。终于,他们来到一片林子前面。
“就是这了,”时济朝前指了指,“穿过这片林子就到了。”
由于长期无人清理,林间杂草丛生,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一些枝条上还竖着尖刺。不谈穿过林子,钻过去都费劲。若是强行过去,定会刮破衣衫。只是来都来了,也不好不去。
“要不你们留在这,我一个人去?”时济言。
“爹,是我主动要来祭奠祖父祖母的,哪有留在此处的道理?”镜澄露出一副不畏艰难的样子。
闻言,时济折了根木枝,走在前面开路。正当他半个身子进入林子之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他。
“时济老弟?”
是个熟悉的声音,时济回头。
“方大哥!”没想到竟能在这遇到旧识。
方远,络州瑞安镖行行长。早年时记绸庄的货物多由瑞安镖行押运,两家来往甚密,时济与方远从小亲如兄弟。时隔多年再次见面,他们欣喜不已。
时济向方远介绍了自己的妻女,方远则带着妻子王瑾、女儿方知悦见过对方。见行路不便,方远命家丁清出一条小道,大家相继进入林中。
没走几十步,就看见前面有两个低矮的土包,完全被杂草、灌木覆盖,四周细竹交错。墓碑风化,字迹模糊不可辨。
时济一下认出那便是双亲之墓,当年事发突然,只得将他们草草下葬。如今这般荒凉,都怪自己不孝。
“二老之墓埋没至此,时老弟为何不告诉我?”方远感到痛心。
“谢方兄好意,当年之难方家亦未能幸免,我怎好麻烦?”时济拱手道。
看着眼前凌乱的景象,当年的事情在镜澄心中的烙印不断加深,原来方家也被牵连。她随着父母打扫坟前,点燃香火,再三叩拜。
她暗自在心中发誓:“祖父祖母,孙女定要还您们清白。”
借由扫墓之名,镜澄来络州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调查当年抄家真相。自从拜访小老头后,镜澄就意识到,若抄家不是朝廷的指令,那私营皇室物品的罪名便极有可能不成立,她的祖父母应是枉死。内情究竟如何,只有来络州探寻才能知道。
祭扫完毕,众人一同下山。路上,镜澄主动找方知悦交谈。方知悦身形修长,梳着利落的高髻。她身着武服,袖口绣着精致的云纹图案。她的双眸透露着果敢与倔强,这样一个外表高冷的人,说起话来却极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