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强夺高岭之花后联手复仇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景和帝随手翻看了几张,便没耐心继续看下去:“沈爱卿是想说 ‘清正会’和童谣案毫无瓜葛吗?”

“陛下明鉴,童谣一事乃监生董维个人行为,与‘清正会’无关。”沈清识答道。

“沈大人话说得倒是轻巧,童谣一案牵涉甚广,岂是几张纸就能撇清关系的?”江明渊不以为然,讥讽道。

“江大人莫急,下官正要细说此事。”沈清识看向张衍之,得到他的眼神肯定后撩袍跪伏在地,“微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沈爱卿何出此言?”

沈清识摘下官帽,一脸凛然:“微臣以官职作保,接下来所言皆句句属实。陛下有所不知,国子监内歪风邪气由来已久,荫生行事荒诞,处处欺压穷苦监生,监生生活苦不堪言。”

景和帝脸色一变:“此话当真?”

沈清识又向上递了一张纸言道:“这是百名监生签下的联名状,请陛下明鉴。”

景和帝捏着状纸许久不语,御书房内一时间空气都凝滞了,所有人都屏着一口气,等待雷霆将至。

“真是好大的胆子!”景和帝猛然起身,御案一拍,登时所有人都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天子之怒,如燎原的火势,势必要烧尽一切。

沈清识顶着天威,继续递上物证说道:“监生董维虽造谣有罪,但并非出自本心,乃是受人胁迫,这是他亲笔写下的认罪书,请陛下明察。”

“沈大人说话好没道理,这认罪书中并未提及荫生,也没有说受到欺压,就算国子监存在不正风气,又与他造谣有何干系?又怎能排除‘清正会’的嫌疑?”

“江大人!”沈清识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驳斥道,“天下寒门子弟众多,哪个不是挤破了头进的国子监?为了求取功名,有些人耗费几十年时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董维与镇南将军无冤无仇,为何要以牺牲自身的前途为代价去做此等低劣之事?再者,‘清正会’虽是监生私下所设,但并无不法之处,江大人如此相逼是为何故?”

江明渊刚要开口,一直沉默的张衍之忽然起身说道:“陛下,老臣执掌国子监十余年,一直兢兢业业、恪守本分,没想到如今却出了这等丑事,实在愧对圣上。老臣自请辞去国子监祭酒一职,但求陛下严惩涉事之人,还监生一个公道。”

沈清识抬头看向张衍之,但见一张皱纹丛生的脸上尽是沧桑疲惫,唯有一双未曾干涸的眼睛依旧充满希冀,凝望着这个自小便听从自己教诲的君王。

然而,景和帝紧抿的嘴唇如同一道见血封喉的线,虽是锋利,但不致命。他的沉默让张衍之的神色逐渐黯淡,直到彻底失去神采。

沈清识明白他此刻的感受,这是一种面对大厦将倾却无力支撑的绝望,但陛下的心思他又怎会猜不到——

若是严惩不贷,定会引起世家贵族的不满和怨愤。这些家族由来已久,势力盘根错杂,如果有心联合,必会使朝堂动荡、时局不稳。

若是存心包庇,则会让天下寒门子弟寒了心,日后这天子堂或许就会变成权贵的一言堂。

“老师,你不要逼朕。”景和帝的脸微微抽动着,显然在极力隐忍着。

“老臣不敢,还望陛下以公道为先,莫要让监生寒心。” 张衍之回道。

景和帝忽然间像是丧失了所有气力,摆手道:“你们都退下吧。”

这场君臣、师生二人之间的拉锯战终是不声不响地落下帷幕,沈清识搀扶着张衍之出了御书房,见江明渊站在门口,似在等候他们。

“江大人,这步棋下得真妙。”沈清识嘴角扯着笑,眼神却冰冷地看着他。

“还是棋差一招,不及你们铤而走险、背水一战。”江明渊皮笑肉不笑地回敬道。

二人目光相接,已经有了硝烟之味。

“与乱臣贼子多说无益,梅骨,我们走。” 张衍之完全不将他放在眼里,径直向前走去。

江明渊倒也不恼,只是拱手道:“张大人,您可要多保重身体,日后怕是不能再见您的尊容了。”

沈清识欲要冲上去,但被张衍之拦下了:“走吧。”

“老匹夫。”江明渊看着二人离去,眼中凶戾之色再也隐藏不住。

几日后,一道圣旨传下,将所有涉事荫生驱逐国子监,对所有受害监生加以抚恤。景和帝终究还是妥协了,但代价是张衍之被罢黜,永远不得回京。

张衍之离开之时,恰是阴雨蒙蒙的天,整个光昭府都陷入一片晦暗之中。

从官十余载,张衍之离去之时只有一个小推车,这满载着一车的书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为官清廉,莫过于此。他早年丧偶,养子从军在外数年,京中并无其他亲眷,所以为他送行的只有沈清识一人。

“先生此去有何打算?”沈清识问道。

“江海浮舟,放寄此生。”张衍之笑容中带着一丝惆怅。

沈清识不语,心中满是愧疚,本来此事只是他的一意孤行,没想到却连累旁人丢了官职。

张衍之看穿了他的心事说道:“梅骨,老夫本就是行将就木之人。在朝这么多年,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就算没有这事,老夫也是要乞骸骨的,但你不同,你尚且年少,朝中积弊已久,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后生。”

沈清识语气中含着一丝哽咽:“先生放心,余自当竭尽全力,相信终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张衍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神情似乎轻松了许多。

他撑着一把油纸伞,口中哼唱着一首不知名的小调,眼前恍然浮现出一幕情景——

多年前的某一天,他牵着一个男孩的手,踏上国子监的台阶,彼时他风华正茂,听着男孩口中念着“做伪者奸,逆功者忠,惑上者险,纵下者愚”后,心血来潮发问:“若是有一天,殿下囿于权力地位,纵使辨得忠奸,却难以取舍,该当如何?”

问完后他自嘲一笑:这么小的孩子,他哪里懂得这些?本以为男孩不会回答,刚想一笑了之,却见他以少有的严肃口吻回道:“如若真有那么一天,那便是上位者失道,则君不君、臣不臣,国之危矣。”

他但笑不语,未置可否,男孩却追问道:“太傅觉得应当如何?”

“为臣子者,应该身当士卒,为殿下扫清障碍,断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男孩听完后一脸郁闷:“太傅,你是在戏耍本殿下吗?”

“殿下觉得呢?”

笑声远去,当年的人影消散在朦朦烟雨中,再也找寻不见。

张衍之朝着宫门方向三叩拜,不禁老泪纵横:“陛下,此去一别,山高水长,望君珍重。”

沈清识默立在雨中,看着他渐行渐远,心中一阵酸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