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生。
“好雨知时节……”沈芜轻声念着。这首诗意境优美,描绘的是春夜细雨悄然滋润万物的景象。诗眼在于“润物细无声”五个字。如何将这种无声的滋养、春天的生机和雨后的清新,通过一道菜表达出来?
她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几种方案。春天,正是各种鲜嫩食材萌发的季节。竹笋、蚕豆、香椿、河鲜…… “润物”则指向汤水或者细腻的烹饪方式。
全智薇抽到的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充满了韧性和生命力,倒是很适合做一些造型别致、色彩鲜明的菜品,突出视觉效果。全智薇看着诗句,表情轻松,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白引鹤上面写的是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中的句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诗句豪迈奔放,充满了盛宴的欢愉和磅礴的气势。这对于擅长处理大菜、技法精湛的白引鹤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他眼神一亮,显然对这个题目非常满意。
董师傅拿到的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和淳朴友情的诗,意境恬淡温馨。非常符合董师傅一贯的朴实、注重本味的风格。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然的神情。
雷哲则抽到了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咏史诗带着历史的沧桑和一丝惋惜,意境较为复杂。雷哲看着诗句,眉头先是皱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来,似乎也已经想到了相应的菜品。
十分钟的构思时间转瞬即逝。
“时间到!请各位选手前往选材区选择你们需要的食材!”主持人宣布。
五人立刻行动起来。
白引鹤直奔肉类区,挑选了一块上好的小羊排,又拿了一些香料和红酒,显然是要做一道硬菜。
全智薇在蔬菜区和鲜花区流连,精心挑选着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菌菇和可食用的花卉,看来是要在“春风吹又生”的视觉呈现上下足功夫。
董师傅拿了土鸡、小米和一些农家蔬菜。
雷哲径直走向了水产区,目光锁定在一条鲜活的东星斑上,又挑选了一些瑶柱、海参等干货,应该是要做一道海鲜大菜。
轮到沈芜了。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冲向某个特定的区域,而是不紧不慢地在选材区踱步,目光仔细地扫过琳琅满目的食材。
春天的生机,这个主题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可以是万物复苏的色彩,可以是食材本身的鲜嫩,也可以是某种烹饪技法带来的新生……
她拿起几块质地细腻的内酯豆腐,又挑选了一些翠绿鲜嫩的荠菜、几颗饱满的春笋,还有一小把带着独特香气的香椿。最后,她走到调味区,只简单地拿了盐、糖、生抽和一点点香油。
她的选择,与其他人相比,显得过于“寡淡”和“家常”了。没有名贵的肉类海鲜,没有繁复的香料酱汁,甚至连调味品都简单到极致。这几样东西加起来,成本恐怕还不及雷哲那条东星斑的一个鱼鳍。
选材区的边缘,负责拍摄的摄像师都忍不住将镜头在她和雷哲那满满一篮“贵气逼人”的食材之间切换了一下,对比过于鲜明。
后台导播室里,导演看着监视器画面,眉头微蹙:“沈芜这是……打算做什么?清汤寡水的,能扣住主题吗?”
旁边的副导演猜测道:“可能是想走‘清新’路线?但这也太素了点吧?跟其他人的菜一比,会不会显得太寒碜?”
“不是吧?就这?豆腐拌野菜?我奶奶都会做!”
“笑死,傅太太是没见过好东西吗?还是节目组经费不足,只够她买这些?”
“果然是来玩票的,跟雷哲师傅一比,高下立判。”
“前面的别尬黑,说不定人家有什么绝活呢?等着看。”
“绝活?把豆腐雕成花吗?哈哈哈!”
林荔气得关掉了弹幕,眼不见心不烦。她只能寄望于沈芜是真的胸有成竹。
傅让潮的话犹在耳边:“那些事不必放在心上。你只需要做好你该做的事。”
她该做的事,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份食材,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至于其他的,她控制不了,也无需分心。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烹饪环节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