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豪门后妈,养崽爆红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白胖胖的小猪包,圆滚滚的豆沙小兔子,还有金黄酥脆的迷你葱油饼,以及一碗碗清汤里漂浮着的玲珑小馄饨。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孩子们在教室里就有些坐不住了。

“哇!今天有小猪包吃!”

“还有小兔子!”

“好香啊——”

午餐铃一响,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涌向餐厅。当看到餐盘里那些造型别致、香气扑鼻的面点时,惊叹声此起彼伏。

“老师,这个小猪鼻子是真的吗?”

“你尝尝看!”老师笑着鼓励。

孩子们拿起勺子和小叉子,迫不及待地开动。

“呜,小笼包里面好多汤!好好吃!”

“这个小馄饨滑溜溜的,我喜欢!”

“这个脆脆的,香香的!”

就连平时吃饭最慢、最挑食的安东尼,今天也捧着一个小猪包,吃得腮帮子鼓鼓的,眼睛亮晶晶。

傅榕更是表现突出,他面前的小碗很快见了底,举着空碗响亮地喊:“老师,我还要一碗馄饨!”第二个碗吃完,他又指着小猪包:“这个,这个还想吃!”

最后,在老师善意的制止下,他才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拍着小肚子满足地打了个嗝。这孩子,在家吃饭可没这么积极。

沈芜站在餐厅一角,看着孩子们纯粹的快乐和满足,很是高兴。

下午,家委会的几位妈妈也应邀前来品尝。她们大多是精致饮食,对孩子的饮食格外上心,也更挑剔。园长特意请董师傅又做了几样适合成年人口味的点心,比如小巧的核桃酥、改良版的低糖绿豆糕。

“董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穿着旗袍的林太太捏起一块核桃酥,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亮了,“这口感,又酥又香,甜度也刚刚好,比外面那些老字号的都强!”

“是啊是啊,上次那个星厨美食节,我们全家都看了直播,我婆婆还照着您教的方法试着和面,蒸出来的馒头果然不一样!没想到今天能吃到您亲手做的点心!”

“董师傅,您做的这个绿豆糕一点不腻,孩子肯定也爱吃。”

“以后您要是常驻我们幼儿园,我们可就放心了!”

妈妈们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她们看向沈芜的目光也变了,之前的客气疏离,变成了带着些许佩服的亲近。这位傅太太,看来是真心在为孩子们做实事。

园长见状,笑着对董师傅说:“董师傅,看来孩子们和家长们都非常欢迎您。如果您愿意,我们很希望您能加入西雅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担任我们的面点顾问和食育老师。”

董师傅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他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我愿意!谢谢园长,谢谢沈女士,谢谢各位……”

沈芜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董师傅,以后孩子们就有口福了。”

董师傅正式加入了西雅幼儿园,每周固定三天来园里工作。除了负责孩子们的面点餐食,园长还专门开设了“董爷爷的食育小课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面点制作的乐趣。

第一堂课的主题是做最简单的彩色小馒头。

董师傅换上了一尘不染的白色厨师服,戴上高高的厨师帽,站在一张铺着干净桌布的大桌子前。他面前摆放着和好的面团用菠菜汁、胡萝卜汁、紫薯泥天然染色的彩色面团,像一团团柔软的彩泥。

孩子们围着桌子,兴奋地叽叽喳喳。

“董爷爷,这个绿色的面团是用什么做的呀?”

“董爷爷,我们要做小兔子馒头吗?”

“董爷爷,我妈妈说你会做孙悟空!”

董师傅被孩子们一声声“董爷爷”叫得心都化了,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他拿起一小块绿色的面团,耐心地解释:“这是用新鲜的菠菜榨成汁和面做的,吃了对眼睛好。”他又拿起黄色的:““这是用胡萝卜做的,吃了能让我们长得更高!”他又拿起紫色的:“这个呢,是紫薯,吃了对身体很有好处。”

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但对能玩面团这件事充满了期待。董师傅做了示范,教他们怎么揉面,怎么把面团搓成长条,再切成小剂子,最后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小手们立刻忙碌起来。有的孩子学着董爷爷的样子,认真地揉搓;有的则把面团当成了橡皮泥,捏出了奇形怪状的东西。面粉沾满了小脸蛋和小围裙,空气中弥漫着奶声奶气的欢笑和面粉的清香。

傅榕格外投入,他学得有模有样,小眉头紧锁,专注地揉着一个黄色的面团,试图捏出一个他喜欢的挖掘机形状,虽然最后出来的更像一个摊开的煎饼,但他依然骄傲地举起来给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的挖掘机!”

沈芜站在教室后面,看着这热闹又温馨的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董师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时而弯腰指导,时而帮着收拾“残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光彩。他不再是那个蜗居在老旧出租屋里、为生计发愁的失意匠人,而是被孩子们依赖和喜爱的“董爷爷”。

“董爷爷的食育课”很快成了西雅幼儿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面点制作,更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食物的来源,懂得了珍惜粮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傅榕小朋友的吃饭问题也彻底解决,每次有董爷爷做的面点,他都能吃上满满两大碗,连带着对其他食物的接受度也高了不少。

一位大班的妈妈恰好在本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生活类杂志社工作,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的新闻价值和温情色彩。在征得园长、沈芜和董师傅的同意后,她为自己的杂志策划了一期专题报道。

几天后,摄影师和记者来到了西雅幼儿园。他们没有刻意安排,只是真实地记录了一堂普通的食育课。

镜头捕捉到了董师傅耐心讲解的神情,孩子们专注又好奇的眼神,以及那些沾满面粉却无比快乐的小脸。记者还采访了园长,了解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和效果。董师傅面对镜头有些腼腆,但谈起面点、谈起孩子们时,眼中自然流露出的热爱和满足感,极具感染力。

沈芜原本想避开采访,但记者了解到她是最初的引荐人,坚持想和她聊几句。沈芜只简单说了几句,大意是自己只是恰好认识董师傅,觉得他的手艺不该被埋没,也很高兴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饮食体验,便不再多言。她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幼儿园的开明和董师傅的技艺。

报道刊发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标题很吸引人《“星厨”爷爷的第二春:当传统面点香飘幼儿园》。文章配图精美,文字细腻感人,将董师傅的人生起落、幼儿园的食育创新、孩子们的纯真快乐描绘得淋漓尽致。

报道中虽然提到了沈芜,但笔墨不多,只点出她是“热心家长代表”、“傅氏集团总裁夫人”,侧重于她发掘人才、促成美事的善举,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她的低调和爱心。

这篇文章很快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甚至引起了市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关注。一时间,“西雅幼儿园”、“董爷爷”、“面点食育课”成了本地热门话题。

董师傅一下子又“火”了,但他依旧保持着朴素和谦逊,每天乐呵呵地给孩子们准备面点,认真地上好每一堂食育课。

幼儿园也因此声名鹊起,被誉为“食育教育典范”,收到了不少教育部门的表扬。园长对沈芜更是感激不尽,觉得这位傅太太不仅有眼光,有能力,还有一颗真正为孩子着想的心。

而沈芜,虽然刻意保持低调,但她在幼儿园家长圈和一些关注此事的人群中,形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个神秘、高冷的傅太太,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智慧、有行动力的女性。她通过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不仅帮助了董师傅,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也无形中为自己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人脉。这种踏踏实实做出成绩的感觉,让她内心充盈而满足。她隐隐感觉到,这种将热爱、专业和助人结合起来的模式,或许正是她未来想要探索的方向,也与“雅韵”平台想要传递的价值不谋而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