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见刘御史出师不利,心中有些着急,又使了个眼色,一名礼部官员站了出来。“陛下,三皇子此次受伤初愈便来上朝,本是值得嘉奖之事,可他言行举止实在有损皇家威仪,于朝堂规矩而言,不可不究。”这话说得委婉,却也将矛头指向了皇甫卓。
皇甫卓嘴角上扬,只要自己没有道德,就不会有有人用道德绑架自己,只要自己足够烂,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谁都不要想着踩自己一脚:“说得有理,可我这受伤后脑子也不太灵光了,朝堂规矩怕是一时半会儿记不全。
不如你从此往后好好教教我,若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改便是了,改不好,我以后就不上早朝了!至于这位官员嗯…无所谓了,你什么时候教会我皇家礼仪,我什么时候上早朝,你什么时候上早朝……”
礼部官员没想到皇甫卓会将球踢回给自己,一时有些语塞。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这时,太子突然开口道:“三弟受伤未愈,情有可原。今日早朝还是先商议正事要紧,莫要在这些小事上过多纠缠。”
康瑞帝听了太子的话,点了点头。“太子说得是,先议正事。”
大皇子见状,只能暂时按下心中的不满,将注意力放回早朝之事上。
太子在做好人好事,露出温和的笑容,冲着皇甫卓点个头,倒是显得皇家气度。
就在太子和皇上都发表了意见之后,朝中的大臣们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开始讲述朝廷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
其中,兵部尚书首先站出来,他面色凝重地看着户部尚书,毫不客气地要求道:“户部,你们必须尽快拨款给兵部!”
户部尚书一听,眉头紧紧皱起,他连忙解释道:“徒大人,您有所不知啊,今年有许多地方都遭受了严重的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赈灾。所以,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两可以拨给兵部了。”
负责赈灾的大臣也赶紧附和道:“是啊,陛下,这可不是我们户部故意拖延,实在是今年的灾情太严重了,各方都需要资金支持啊。”
一时间,朝堂上变得异常混乱,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强调着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户部尚书眼见局势对自己不利,干脆一哭二闹三上吊,哭诉道:“陛下啊,臣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户部就只有这么多银两了,臣也知道军饷重要,可是赈灾同样重要啊!要是再不及时救治那些感染麻疹的灾民,恐怕会引发民变啊……”
兵部尚书见状,气得火冒三丈,他怒不可遏地骂道:“你们户部竟然敢扣军饷,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这一句话,犹如火上浇油,彻底激怒了户部的官员们。
他们纷纷跳起来,与兵部的官员们对骂起来,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撸起袖子,一副要动手打架的样子。
~
而皇甫卓却显得颇为悠闲,只见他双手抱胸,嘴角挂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得意笑容,稳稳当当地站在原地,仿佛在欣赏一场有趣的闹剧。
经过与他人两次唇枪舌战之后,皇甫卓心中不禁感叹:“嗯,这便是早朝啊!”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争论不休,要么就是某地遭受灾害需要赈灾。皇甫卓对这种场景实在是感到陌生,这与他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完全不同。
“这与我想象中的国家干部形象相差甚远啊!难道仅仅依靠这些人的嘴炮,就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吗?”皇甫卓暗自思忖道。
然而,当他深入思考时,却发现其中似乎另有玄机。“不不不,许多赈灾事宜实际上都有潜力按照朝廷以往的赈灾流程去处理。甚至,有些人还可能从中谋取私利呢?”
尽管皇甫卓自认为是个废物,但他的现代灵魂却为他带来了多重视角的见解,而古代的灵魂则让他对官场的潜在规则有了潜移默化的认识。
双方融合到一起,倒是让皇甫卓能够轻易的听到朝廷大臣们所说的一些话,就是那种终于听明白话的感觉。
皇甫卓脸上露出一副充满期待的神色,仿佛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就应该抓一把瓜子在手里,一边嗑着瓜子,一边为这些官员们加油助威。他心里暗暗念叨着:“打起来!打起来!赶紧打起来啊!动手啊!”
皇甫卓的这种期待并不是出于恶意或者幸灾乐祸,而是他对这场冲突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他就想看热闹而已。
~
皇子们稳坐钓鱼台,而皇子满身后的官员们冲锋陷阵。康瑞帝在看皇子们的能力。
而康瑞帝看到老三皇甫卓完全喜形于色的表情,一副看热闹的样子,就感觉太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