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导滑铁卢》(2087年):一款基于富翁银行游戏原理设计的钇钡铜氧游戏棋,获年度最佳历史教育游戏奖。
2. 《疯人院大逃亡2》(2055年):疯人院生活体验游戏,探索天才与疯子的边界。
3. 《泡泡危机》(2102年):建立在塑料泡泡膜上的无数字连锁版扫雷,当代极具争议性的生死游戏。
4. 《不可能谜宫》(2123年):五维宫殿,各层设相应挑战,如尺规绘出正十七边形、与五维生物同台表演、走出莫比乌斯环世界。
社会影响
波诺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当代文明发展方向:
1. 其针对核废料及核辐射变异体设计的汽化方案被灯塔等多家科研机构采纳为防御系统。
2. 关于多维空间的讨论推动了全球多家实验室在跨维技术领域的竞赛。
3. 生物融合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实践工作中。
尽管波诺本人极少公开露面,但其思想通过著作和“Nirvana”计划的研究成果持续影响着科学界与政治界。有评论认为,他可能是继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在科学与政治交叉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天才之一。
评价
“波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能将最深奥的科学理论与最复杂的心理战术完美结合。”——《该死的自然》杂志前总编辑米洛·坎贝尔
“在全球污染的时代,波诺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问‘为什么’而不仅仅是‘如何’。”——新人类联盟领袖艾娃
江奕闭上眼睛,大脑消化了好一阵才睁开。
他退出页面,继续搜索:M.A.V.P.斯图尔特
M.A.V.P.斯图尔特(英国作家及话剧演员)
M.A.V.P.斯图尔特(不详-1889年)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剧作家和话剧演员。他以历史剧、探险小说和实用类作品闻名,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细节,在19世纪英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基本信息
全名:莫里斯·阿德里安·文森特·波西亚·斯图尔特
生卒年:不详-1889年
国籍:英国
职业:作家、剧作家、话剧演员
活跃时期:1840年代-1885年
代表领域:剧本、小说、纪实文学
人物生平
据传M.A.V.P.斯图尔特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早年经历鲜有记载。他最初以话剧演员身份活跃于伦敦霍尔本皇家剧院,参与各类舞台演出,并在期间进行文学创作。
斯图尔特的作品风格多变,从严肃的历史剧到积极浪漫主义小说,再到实用的生存指南,展现了他广泛的兴趣和知识储备。他的写作生涯虽然短暂,但产量颇丰,留下了多部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作品。
1889年,斯图尔特离奇失踪,学术界一致认为其在去往澳大利亚淘金途中遭遇不测,其文学潜力未能完全展现。
主要作品
戏剧创作
1. 《狮心王》(1845年)
以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狮心王)为主角的历史剧,着重描写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理查与萨拉丁的对抗。该剧在伦敦霍尔本皇家剧院首演时获得好评,被认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戏剧张力”。
小说作品
2. 《吉姆和罗比》(1847年)
一部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探险爱情小说,讲述贵族吉姆与平民罗比在北极相遇并纵跨地球的故事。小说融合了冒险元素与浪漫情节,展现了巴洛克时期对“世界尽头”的想象。
3. 《苔原求生法则》(1849年)
一本面向北极探险者的实用指南,详细记录了圣劳伦斯岛的历史沿革、当地人的智慧以及应对极端气候的方法。该书被多次再版,成为19世纪末英国北极探险者的必备读物。
后面是艺术风格与影响及后世评价,江奕没去看。他躺在蔺哲的电脑椅上,四肢舒展。难道说这位斯图尔特先生1889年就死了吗?但这跟卡莉莎前辈的说法完全对不上。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相信谁了。
他点开词条图片,里面的人灰发银瞳,看上去真是英俊非凡,就是年纪大了些,应该和梅森差不多。他操纵鼠标继续往下拉,翻到人物关系——
挚爱塔齐欧
他点开一看惊呆了,反复确认才相信这是真人而不是油画。他面对照片,头脑愈发清醒,瞧久了又觉得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就到这里吧。
江奕仿佛一瞬间耗尽电量,避开键盘趴在桌边,食指无力地反击鼠标,挨个删除页面。而当退到最后主页面时,那双困乏的眼睛无意瞥到了一个叫“历史浏览记录”的图标。
要点开看看吗?
江奕猜想,蔺哲是不是也会用电脑搜些他不知道的东西?虽然他看不见,但每条搜索内容旁边都有个播报喇叭。他搜的应该大多是电路问题,要么就是芯片选型、特定算法,再不济直接搜索报错信息。
还能有别的吗?
鼠标指针慢慢转移到图标正中间。
不行,蔺哲知道肯定会难过的。他那么信任他,把电脑毫无保留地交给他,目的是为了帮助他,而不是供出自己的隐私。江奕红了脸,双手狂乱地抓揉自己的头发,为差点践行这个邪恶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他火速关闭电脑。
房间比之前更加深幽,像无尽的黑色漩涡。因为见过光,所以他怕黑。他战战兢兢起来,将椅子推到里面。门开着条缝,他朝它走去。
忽然门从外面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