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嫂的疑问,却并没有成为李卉的心结。
“大家接受新鲜事物,总要有个过程嘛!”
她这样宽慰着阿嫂,也这样宽解着自己。
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花了大力气来做的事情,最后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嘛!
于是,早在来市集的路上,她便想好了应对之策。
她把两小碟子豆腐从烤炉上端下来,昨儿又连夜做了个铁的烤盘,放在炉子上,就现烤起来。
“快来尝尝,快来看看咧,新出炉的烤豆腐呢,好吃又不贵哦!”
为了生存,前世是i人的她,来到大秦,不得不变成了i人。
那些人根本都没听过豆腐,不过因为品质用料良心,烤豆腐的椒香味,还有豆子的清香味,早已在市集的这个西南角散播开来。
终于在一刻钟后,在陆续围了五六个人看的同时,第一个掏钱买的人出现了。
“给我来一块尝尝”,那人道,“你这小娘子,想法还挺多,好像隔三差五就有新吃食呢!”
李卉一听便知道这人是个懂行的,说不定是这长宁街上吃遍了的人。
于是她更不敢瞎糊弄,还是坚持让他尝了再买,并且一再强调,“如果觉得不合口味,也不用买,当真的。”
她见阿嫂心痛木了的样子,一直在对她使脸色。
李卉就当没看到,还是不疾不徐地现烤了两块先给他尝。
纯手工石磨豆腐,用前世的话说的就是,毫无科技和狠活,再蘸上大秦人爱吃的各种蘸料,她还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那人连着吃了两三块后,直接就用自带的碗碟买了两份走。
李卉终于舒了一口气,忙活这大半天,豆腐终于有了进项,一份七钱,两份她还给了些优惠,因为是来买豆腐的第一个顾客嘛,适当照顾是礼尚往来。
李卉掂量着到手的十二钱,心里颇为得意。
“这豆腐,不止可以烤着吃,还可以买回去,加菜加肉煮菜做羹,味道都很好。”
第一个买完离开后,那些往常来买小吃摊上的蒸饼和肉夹馍的主顾们,也都想尝尝豆腐的味道,可瞧着那样子,又不肯再破费买些,李卉便明白了,这是想要蹭吃呢!
她在心底盘算过,虽然豆腐做了五斤,但带出来的只有不到两斤,方才也还有进账,也不算特别亏本。于是她又站在碳烤炉子旁边,把烤盘重新架起,估摸着面前的人数,再烤了一份的量。
过了不久后,那些吃了免费烤豆腐有脸皮薄的,便说要切二指宽的豆腐回家去,李卉又赶紧跟他说怎么煮,怎么吃,“比如您在鱼肆买条鲫鱼回去,用鲫鱼和豆腐来煲汤,汤就很鲜,鲫鱼肉也会更嫩。”
那人付了钱,道了谢就走了。
因为临近收摊之时,长宁街上的人也逐渐少了些。
但好在石磨豆腐卖得七七八八。连带着那些蒸饼和肉夹馍,也只有她和阿嫂吃完就没有的分量了,这也意味着,小吃摊上新菜品,再次成功。
“小娘子,你这可是卖肉菜蒸饼?”
来人语气虽和善,却也带着一丝疏离。李卉凭着她那点对大秦冠冕服饰的残存记忆,知道来人不是管理市集衙署的官员,就是那个世家大宅的公子哥。
听这语气应是寻味而来。
可李卉都猜错了,那人自报家门,道是县学学宫令身边之人。
李卉正在心中疑问,她何时认识到如此地位显赫的人?
“我那侄子,在仁和布庄做学徒,他前不久到你这来买过一回蒸饼,刚巧那时我又在他家做客,便吃了一个。实话说做得很好吃,所以我这才慕名而来。”
李卉忙道,“谈不上慕名,就是维持生计的小本生意罢了。”
不过,以她的前世直觉,她觉得这位先生来找她,绝不只是为了跟她简单攀谈。
果然,那人身体微微前倾,道出了真实目的:
“过几日,县学宫要整体前往农庄忙春耕,农庄上人手不够,小娘子可否愿意协助着做上一日饭食?”
哦哟,这不就是学生春游实践活动,要找厨师给他们保证一日三餐嘛!
这可是笔大生意,若做成了,酬劳定然不低。
但虽说只是做饭,却也是跟大秦帝国未来的公务员们打交道,也得谨慎些才好。
于是她道:“承蒙不弃,我愿意竭尽全力,斗胆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