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新房第二天,婼支族今年换物的人到了尼能,尼能也早已选定了此次去阳地换物的人选,新一辈的年轻人渐渐长成,该逐步参与族中各项事务了,因此这次人选,除了历,其余四人都是和季同辈的两族青年人。人员定下来的第二天,历来到系家,两人很商量了会儿。
两天之后的早晨,历领着包括婼支二人在内的五人,背上物品,从村子里沿清河往东而去。
他们要去姜寨阳地。阳地就在清河与大河的交汇口附近。自东往西看,它是姜寨最西边的一个村落。阳地再往西,便是大山,其中分散居住着将近十数个不同的耕种,渔猎部族。阳地过大河以北,其地产盐。而阳地的西南,便是尼能和婼支所在的伏牛山。阳地处于几方交汇之处,又最靠近北面产盐之地,因此自村落建成以来便成了各方物资交换的所在。
他们顺着清河一直走,穿过谷地和滩涂,跨过高岗和山林,一直走了三天,终于在清河又一个转弯后的大块平整土地上,看见了一大片颜色浓重之地。那便是他们这次旅途的目的地:阳地。
看到那片土地之后,历停下脚步嘱咐四个后生:“到了阳地,不要乱跑,不要随便和人起冲突,还有别人若问起我们族具体位置,莫说得太详细。”
“那该怎么说?”一个后生问。
“只道在伏牛山里便行了。不过也不会有人问这么细,不必紧张。”历道。
交代完,五人便沿着田埂向村子里走去。清河行流到此,水量比之在尼能那一段不知大了多少,河道也宽了两倍有余,滚滚向前流去。
他们这一路都是沿着清河过来,一个后生道:“叔,这清河水好长啊。它会流到哪里去?”
“流到海里。阳地的人说,从这里再往前走一段,有一条大河,清河的水便是汇聚到那大河里,再流到海里。”
“还有比清河更大的河吗?”
“这世上的山,总是一山比一山高,这水难道就不能一条比一条大?”历道。心里很觉得族里这些后辈们都该多出来看一看。想到此,他又道:“等换完了盐,你们要是想,我就带你们继续往上走,去看一看那大河。”
“好啊!”
他们进了村子。在外面远远看时,只见烟树高耸,颜色深重。人的存在是有分量感的,尤其是聚集一起时。临近村口时,一股轻微的热气扑面而来。这种热力让人精神一振。
阳地村落占地广阔,房屋皆为地上建筑。多数人家屋檐重重。重重屋檐,无声述说着阳地的富庶。围绕村落一周的,是比人家围墙高不了多少的四面城墙,并不厚,也不算高。这城墙不能说修得浮皮潦草,但至少也能看得出几分心虚之感。
原来,这阳地人财富一多,便开始日夜悬心担心失去。他们自也知道本地财富从何而来,可仍过不去心中的那个担忧。因此村中富户一起凑了凑,修了这四面城墙,可是在距离阳地不过三四十里之外,便有一个正经城池,阳地就属那城管辖,这便是阳地这城墙为何看起来如此心虚的原因。
然而不论这城墙究竟如何,在四个首次来到阳地的尼能婼支青年眼里,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高大。譬如尼能,村外环绕的不过一条壕沟,站在壕沟外,整个村落一望无余。何时见过这等形制?一堵围墙便代表了拒绝和距离。
这种拒绝让两族青年觉得陌生,却又在看到的第一眼之后自然而然地为阳地人找到了理由:此地如此富裕,自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