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展出前,许溪竹没有多少设计制作,不是所有客户都喜欢竹瓷结合的设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参与定制。
人闲了,心思就活络起来。许溪竹心心念念的灯具计划还没有放弃。
首先归功于“囚光”系列的展出和成交情况,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感叹如果价位合适,哪怕是工业量产,系列灯具也很适合入手。其次在于这次青擎之行,虽然和当地民俗改造方的合作没成,但遇到几位室内设计负责人,对他们的产品很感兴趣。
许溪竹对成立独立的灯具品牌产生了兴趣,可惜说起时沈林舟虽然点头赞同,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可能还在犹豫。她对此上了心,时常关注相关信息,完善商业计划书。
“困兽”展出这天,许溪竹跟着参观者从外到内走了一遍,好像触及了过去的时间。
第一件“茧房”是直径两米的球形装置,外层骨架是细长竹片编织成的蜂窝状网格,每个六边形孔洞边缘镶嵌镜面不锈钢,反射光线如刀锋切割着球体内部悬浮着的残翼蝴蝶。蝴蝶翅膀由薄胎瓷制成,厚度仅0.3mm,用磁悬浮技术固定,随气流微微颤动。
许溪竹就是制作这个球体竹编骨架时扎了满手刺,又被沈林舟一根根挑出,然后不欢而散,在她心里扎了根刺。
第二件是“骨瓷牢”,人类肋骨造型的牢笼,每根骨条由半透骨瓷烧制,半透瓷骨内置LED灯带,光线穿透瓷骨投射出血脉纹路,明暗舒缓变化,像装置在呼吸。瓷骨横竖向都由高韧性竹丝连接,自天花板垂落,笼底散落陶瓷心脏碎片,如同上天缓缓垂落的生命的简牍。
这一件的完工时间其实最早,被挂在工作间测试很久,是三个人合作的成果。沈林舟负责一千多块瓷骨的烧制,许溪竹测试了6种竹材36种编织方法的强度,确保装置既有流动感,又能保证安全。苏棠负责灯带的安装和互动装置的设计,“骨瓷牢”旁有一块互动板,观展人可以通过触控板控制光影变动,在屏幕上随手一画,就是“骨瓷牢”一次独一无二的呼吸。
两位女大学生在许溪竹的解说下,轻触屏幕尝试。光影变幻,两人惊讶地“啊”了一声,随即担心影响到其他人,捂着嘴低声交谈。一人闭上眼睛,手指跟随呼吸节奏在屏幕上滑动,另一人握着她的另一只手,在她耳边轻声说:“我看见了你的呼吸在跳舞。”
美好的人美好的年纪。
再往前走,就到了“溺羽”。陶瓷定格了孤鹤坠落的场景,翅膀与浪花交融。浪尖部分采用结晶釉,形成冰裂效果。鹤羽用针尖雕刻细纹,涂金属釉。底座里藏着雾化器,水雾弥漫时,孤鹤如同在云瘴中挣扎。
这是沈林舟几年前的独立作品,却不知什么原因被沈林舟关了小黑屋。觉得和这次展览主题相符,才得以“重见天日”。
如果靠得足够近,就能看见羽毛上刻着极小的诗句——“飞翔是坠落的缓刑”。
沈林舟这样的人,也曾经坠落?他是否也在飞翔的自由中,产生过自己能掌握一切的错觉?后来他得到的是失望还是挣脱?
聚集着最多人的,是苏棠的那件金属框架婚纱。
束腰和裙撑都采用冷光金属,裙撑上罩着一层潦草的不规则白纱。束腰部分连接传感器,几位参观者将手放在传感器上按压,随着人数越来越多,金属束腰明显收紧,直到无法继续收缩。
光屏上出现一行文字,“这是女性孕晚期将承受的内脏压力。”
如果正常体型的女性要感受那种压力,大概就是将腰腹一周压缩到这种水平。
展台旁有人眉头紧锁,像是感到幻痛,有人兴趣缺缺转向别处。有人握紧同行者的手,低声耳语彼此安抚。
许溪竹又往展厅深处走,大厅背景是深色,地上蜿蜒光点汇聚成河,向着深处流淌。
再往内部,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第五件展品是“裂骨生花”。
高1.2米的竹编骨架,包裹着布满裂纹的陶瓷心脏,和“骨瓷牢”中的心脏碎片同宗同源,心脏右上方一角被打碎一个裂口,镀金竹叶从缺口喷涌而出,蔓延布满陶瓷心脏表面。
一共999片镀金竹叶,每片竹叶上刻有不同语言的“自由”。
许溪竹从一本绝版老书上学到的“六角鬼目编法”制作骨架,特意保留竹刺突出部分,像是丛生的荆棘。陶瓷心脏沈林舟烧制了七次,每次淬火后浸入冰水,心上的每道裂痕都是闪电的形状。
破碎的心在荆棘中绽放,被规训者的反骨撕开血肉疯狂生长。
再下一件是“自由呼吸机”,竹丝编织出肺部模型,透明玻璃管模拟支气管,支气管里悬浮微型风筝。
风是自由的,风吹进气管进入身体,人也该是自由的。
再向前走,就像在黑暗隧道中行走,许久后终于看见前方的出口。
光茫乍泄,照耀着最后一件“叛骨碑林”。300根竹节形陶瓷柱组成的迷宫,每根柱体刻着被污名化的"罪名":叛逆、不孝、剩女、自私……
这是唯一一件由设计师和观展人共同完成的作品。
柱内中空部分藏着反叛者的故事:逃婚者日记、丁克族遗嘱、跨性别者的家书……这些在策展初期通过社媒向网友征集,有人拿起笔像是给自己写一封信,寄到“逐舟工作室”,有人写了一张明信片,有人私人发来文字,请工作人员帮忙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