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妃今日穿了蜜合色镂金丝钮桃形莲瓣纹对襟长褙子,头上戴一饰金镶宝的花冠。黎慕白只觉比前次在端王府见到她时要华丽许多。
黎慕白自己,仍是淡蓝交领袍子,纤细少年模样。
她刚给柳妃请安问好,就被赵姝儿拉着摘花折柳去了。
赵姝儿着一件绣长枝海棠花的短褙子,扎鹅黄细绫裙,发髻间插一支簪尾雕花垂串珠的琉璃簪,髻上又缠两根淡粉丝绦。行动间,丝绦飘曳,串珠泠泠作响,衬得她甚是灵动。
两人席地而坐。赵姝儿忆起此行目的,开始盘问起黎慕白来。
黎慕白再三搪塞,最后被迫答应去探赵曦澄口风,赵姝儿方放过她。
闹了一阵子后,柳妃派人请她们去用点心。
一时点心吃毕,赵姝儿难得出来踏春,提议去找罗小绮玩,黎慕白十分赞同。
两人征得柳妃同意后,便出发了。
一路上,花树团簇,笑声盈耳。
黎慕白见有不少女眷戴着帷帽,在花树下或吟诗作赋,或嘻笑阔谈,或品鉴美食,或斗花斗草。
另一旁,挡着一溜长长的帷幕。
帷幕那头,有男子们在喝酒划拳,伴着隐隐约约的丝竹之声,偶尔还夹着有几句诗词。
黎慕白与赵姝儿来到罗府女眷所在处,却只见几个仆妇正在收拾归整物件。
一仆妇告知,罗小绮已启程返城去了。她们几个打理完毕后,要赶上去与她汇合。
另一年纪较大的仆妇,看了看赵姝儿与黎慕白二人,道:“你们也早些回去。虽说城外风光好,但也莫过于贪恋。”
黎慕白忙点头致谢。
这午时才过,罗小绮便打道回府了。两人略带失望,悻悻而返。
赵姝儿见山坡上有人在放风筝,于是拉着黎慕白往那处跑。
一名穿湖水蓝衣裙的女孩见她们跃跃欲试,便好心送她们一只天水蓝的蝴蝶风筝。
两人道过谢,黎慕白擎起风筝,配合赵姝儿手中的线轴,慢慢跑起来。
风携枝稍春色,流过耳畔,令她不由忆起幼年的几件旧事。
那些年,她常溜出府与江豫一道放风筝。
那些年的春光,亦是如今日般明灿,以及暖融至极。
仿佛,她仍是那个承欢父母膝下、肆意淘气的小女儿。
赵姝儿扯紧了线,唤她松手。
她一顿,压住心底翻滚的绞痛,撒开手。
忙忙乱乱,风筝总算升上去了。
两人刚松一口气,一阵大风刮来,赵姝儿没抓稳,线轴脱手,风筝径自往山坡一边的小树林上空飘去。
赵姝儿急急去追,她亦急急跟上。
正气喘吁吁时,一年轻男子举着一只天水蓝蝶形风筝朝她们走来。
男子身后,是红紫的芳菲映着清澄的天,一袭缥碧色如意联珠纹宽袖锦衫曳出几许飘逸。
但见他墨发微扬,眉尾舒展,目似点漆。风鼓着他的衫袖,使得他一步一行间,有如流深静水、踏歌沧笙。
黎慕白觉得此人自己曾见过。
“敢问小娘子,可知这风筝是哪家的?”
男子声音玉润,如山间深流的泉,有说不出的清与雅。
这嗓音,黎慕白曾听过,只是那时,比现在要跳脱些。
他正是王岑之子王赟。
黎慕白曾在虞洲与他玩过击鞠。
黎慕白不虞王赟已抵京了,正想退到赵姝儿身后,却见她螓首深埋,两腮晕粉,双手绞着一条罗帕。
王赟温润地笑了笑,举起风筝欲要问黎慕白。
黎慕白赶紧低躬身躯,不让王赟瞧见自己的容貌。
她定了下心,假装成赵姝儿的小厮,放沉嗓子:“这风筝,正是我家小娘子的。”
她准备去接过那风筝。
王赟目露疑惑,欲让黎慕白抬起头来。赵姝儿却蓦地抬起头来,晃得头上珠钗“叮咚”乱响、丝绦曳曳。
她一把抢过他手中的风筝,声如蚊蚋:“多——谢——”
“在下王赟,为大理寺卿。”言罢,王赟又拿眼觑了觑黎慕白。
“你是王赟?”赵姝儿一扫刚才的扭捏之态,美目圆睁,似是撞到仙人一般,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是端王府的人,于验尸上颇有心得。以后,你查案能不能捎上我?”
说着,赵姝儿的眼神往王赟身上拴,生怕他溜走似的。
黎慕白被她如此之快的转变一时弄懵了。
王赟亦被她瞅得面皮泛红,那清泉般的声音亦有了一丝波动:“这个——在下需要先请示端王爷殿下。”
言罢,他欲折身而去。
“别去问我父王啊,他肯定不会同意的······”赵姝儿跺着脚,急急道。
恰巧,一个穿水红色半臂褙子的女子匆匆跑来,问黎慕白他们有没有见到她家小娘子。
原来,她家小娘子就是送赵姝儿风筝的穿湖水蓝衣裙的那个。
黎慕白见天色将晚,突忆起罗家老仆妇嘱咐她和赵姝儿的那句话——“你们也早些回去。虽说城外风光好,但也莫过于贪恋。”
心下立时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