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下班,江路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发了。
第一站,她选的是建山镇,和西江县城中间还隔着一个镇,而日化厂和这个建山镇,一个在西江县的东南,一个在西北,江路猜那边的人可能更愿意为这个掏钱。
骑了一个小时自行车,江路赶到了建山镇的集市。
道路的两边摆满了不同的摊,有卖卤味的,卖小吃的,卖农具的,更多的还是各种蔬菜、肉类、鱼类摊子。
江路左看右看,在一个农具摊和小吃摊之间蹲了下来,摆出自己的洗发露沐浴露,还有一些肥皂。
江路摆摊的架势一摆出来,周围好几个摊主都看了过来。
实在是,江路穿得不像摊贩。
前后左右,人人都是灰扑扑的衣服裤子,一双解放鞋,随手掸去尘土就往地上坐。
江路却是一身浅色裙子,脚上是高跟鞋。
对比如此鲜明,江路也觉得有点尴尬。但是来都来了,先这样吧!
这个集市上还没散去,做足心理准备,江路开始吆喝。
“看一看呐看一看呐,春江牌洗发露,沐浴露,肥皂,春江牌的,一块五一斤!肥皂三毛一块!三毛一块!”
“姐,春江牌的沐浴露,可以拿自家的罐子装着带走,论斤卖,很划算的!”
……
在江路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看了。
是位时髦的大姐,烫着头发,对着江路摊位上的东西翻翻捡捡,最后问:“这真是春江牌的?”
江路知道问题在哪了,感情是自己卖太便宜了,大家都觉得是假货。
而那些会图便宜的,则听到春江牌三个字都被吓跑了。
日化厂虽然大下岗,但是还没倒闭啊!
这三个字在西江县人耳朵里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江路赶忙解释道:“当然是真的。”
说完,江路又凑到大姐耳边,低声说:“很多日化厂工人都下岗了你知道的吧,下岗之前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就是用这些代的,我这不是拿来换点钱嘛。”
大姐听了,恍然大悟。
不过她还是挑剔道:“你这十斤装的也太多了,谁来集市上带自己的瓶瓶罐罐啊,肥皂倒是不错,我买两块。”
有人愿意买就是大好事,江路高兴地递出肥皂,接过大姐的六毛钱。
现在市面上春江牌的洗发露和沐浴露基本就是三块上下一斤左右,肥皂三毛一块。
江路主要是想把这些十斤装的大玩意儿处理了,肥皂是个添头。
但现实是,直到这条街上其他摊贩都收拾收拾要走了,她还是只卖出了那两块肥皂。
江路认命,看向自己身边卖小吃的摊主。
卖的是马蹄糕,江路还没嫁人的时候,去舅舅家吃过,有点想了。
不能亏待了自己。至于卖货这事,再做打算。
江路这么想着,朝边上的嫂子开口,问:“嫂子,这马蹄糕怎么卖。”
周敏说:“一毛钱四个,还剩六个,你要的话一毛都带走。”
江路爽快地掏钱。
马蹄糕到手的时候,周敏有点不好意地问:“大妹妹,你这洗发露真的一块五一斤啊?”
听到这话,江路激动了。
终于,她要开张了!
“对!”
“我家就在这边上的三里村,你能不能等等我,我去家里拿个瓶子。”
万一去了就不回来了怎么办?
江路哪能放任自己的客人流失,瞬间就决定:“我直接跟你跑一趟就行了,省得你来回跑。”
周敏一愣,笑道,“也行。”
两人并行,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江路想好了,她都进村了,肯定要在村里叫卖一番。
嫂子的出现,让她意识到,这洗发露就是有市场的。那必须干!
自行车停在村口的泥路上,周敏拿了自家的罐子,江路拿着一早备好的一斤容量的竹升,灌给周敏,最后又给多倒了一点。
两人操作的功夫,有村里人围了过来。
“阿敏,你买的什么啊?”
周敏:“洗发露,给小云他们买的。”
“哟,你卖那什么糕发财了啊!都舍得买洗发露了,我们么肥皂洗洗好了。”
周敏:“这么大一罐才一块五,省着点用能用很久。”
说闲话的大娘凑过来闻了闻,说:“还挺好闻的。比张大牛媳妇买来的香,听说她那一瓶要两块钱呢!”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也都凑过来了。
有些手头宽松的,想试试年轻人玩意儿的大娘忍不住了,说:“真一块五这么大一罐啊,那给我也来一罐。”
话音刚落,就见周敏掏了一块五给江路,然后走了。
江路收起钱,说:“是的!一块五,我这里还有沐浴露,一个价,想要的拿家里的瓶子罐子来,我等你们。”
“欸行,你等等我。”
还有一些纯看热闹的,继续围着,讨论着香味。
江路也不恼,给她捧场嘛!
三里村是个大村子,等人群彻底散去的时候,江路成功卖完了一袋十斤装的洗发露,卖出去四罐沐浴露,收入二十元零七毛。
十斤装的洗发露最后一罐子浅了点,她就只收了人一块二。
今天带出来两袋洗发露,两袋沐浴露,十块肥皂。
盘点的时候,江路发现自己忘记兜售她的肥皂了。
想到斐斐有她爸爸,江路决定再接再厉,再跑几个村子,争取全卖完。
返程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不过她带出来的所有日化品都换成了钱,兜里多了62元7毛。
而自己身上,则是一身的汗,头发黏在脖子上,裙摆、高跟鞋沾满了泥土。
江路在心里感慨,还是没经验,明天搞套粗布衣服,也穿解放鞋来。
还有这个头发,也得剪了。短发比较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