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青不解。
“我听他们说的!”但她到底也没解释“他们”是谁。可能是她自己听到的,也可能是哪个听到的人告诉了她,“说不定咱们之后也能当同学!正好有个照应。”
“夏霖也申这个学校,我们是一起的。”
曹宇青明显在和她划清界限。
“咦,她不是有可能不申吗?”
夏霖冒了一点冷汗。
虽然她确实表达过这个念头,但都是跟曹宇青和柳梓怡在一起的时候,而且聊得不频繁。
“她会想好的。如果她不打算申这所,我就去她准备申的地方。”
曹宇青偷换了概念,把夏霖原本“可能不继续本专业的学习”的想法,替换成了“会继续深造,但犹豫学校”。
“哦……这样啊。”
班长迟疑了一下,又瞬间沸腾:“那也应该是同一国家吧?那就还是经常聚聚呀!”
“都没准呢,现在想还太早。”
夏霖没再听下去,转身离去。
路上,她给柳梓怡发了条消息:“班长竟然也打算申那所。”
“啊?不过也难怪,毕竟是热门校……”
柳梓怡很快回了消息,她当然知道开学时班长和夏霖他们的故事:“不过她也不一定能被录取啊。”
“也是……”
实际上,那所学校只是曹宇青和夏霖最想去的一所,除此之外,他们还打算申几所其他的。
虽然他们两个赢面比较大,但最终的事谁也说不准。
更何况,夏霖现在连“申请”都开始犹豫。
“她还说就算不是一所,到时也常联系。”
夏霖又补了一些情况。
“嗯……那到时就推掉呗。她也不会上门堵你俩。”
“她会。”
夏霖没有丝毫怀疑。
“你也别想太多,她这是刚和男朋友分手,才时隔两年又去纠缠曹宇青。等她再找一个,你就清净了。”
“嗯……”
夏霖说不清自己对班长是什么感情。她不想曹宇青被抢走,但也对她没有那么敌视。
可能是因为曹宇青十分鲜明的拒绝态度,也可能……夏霖突然不敢想。
“但我就算不申学校了,也一定要干成一番事业。”
夏霖接着说。
“哈哈哈好!加油姐妹!你肯定能行!”
高中和大学生活,为夏霖树立了更加稳固的自信。
她一直很聪明,却因曹宇青而变得更踏实。
踏实地做成事——还是标准直观的事,让她感觉不错。
可也终究是“不错”。
若是夏霖真能对“成功”上瘾,她就不会在遇见曹宇青之前一直是中上游了,想必早就能跟曹宇青一较高下了。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夏霖“试图放弃申校”的想法,是一种退步。
但在夏霖眼中,却是“真正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是进步。
她不清楚这是不是一种“迟到的叛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但她无比确信:从事金融行业,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她毕竟对其他出路没有主意,所以“先去深造和就业,然后再想办法”这一选择,始终没有排除掉。
既然现在的自己已经有了“另开一片天地”的决心,那么就算按部就班就了业,甚至工作了很多年,一旦有了主意,也能轻易割舍掉过去的这一切。
夏霖感觉很好。
和柳梓怡的一番谈话,莫名打通了她停滞已久的思路。
只要保持这种“为了理想生活,不惜放弃一切沉没成本”的闯进,她不觉得还有什么能难倒自己。
留学的时间,想必也会化为自己的食粮。
而留学的物质消耗,在夏霖父母看来则是“无须回报的消费行为”。
对于这两点,夏霖没有负担。
最大的负担,还是对国外生活的恐惧。
“真担心啊。”
有一天,夏霖给曹宇青看了眼国外的新闻,对当地的治安水平唉声叹气。
“咱们还可以去治安更好的国家,也可以考国内学校。”
曹宇青让步得很干脆。
“可你不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当地的校园和职场生活吗?”
“但你要是不去,我一个人也没什么意思。”
如此对话,已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自从上了大学,好像隔十天半个月都要重复一下。
曹宇青完全跟着夏霖的步伐走,但他从高中就表示过对文化交流的憧憬。
夏霖既无法适应当地文化,也不想过心惊胆战的陌生日子,却也不愿曹宇青在这方面有遗憾。
如今时间不多了,更加焦急。
“要不不读了,继承家业?”
夏霖不咸不淡地说。
“轮得到咱们吗?”
曹宇青一语中的。
“说的也是。”
夏霖和曹宇青的父母正值当打之年,也不希望小辈如此没有悬念地直接参与。
他们希望孩子多看,多学,摸爬滚打。而不是什么社会经验都没有就直接坐享其成,那样多半只会是坐吃山空。
“唉……”
二人齐齐叹了口气。
实际上,“接班”是他们早就排除在外的选择。
他们知道,自己父母的行业也很不容易,和任何行业一样。
他们只是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过有价值的人生。
没想到如此艰难。
他们羡慕的是父母“乐于工作”的积极状态,而不是父母的职业本身。
“你既然那么想去,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