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是电话机市场的淡季,“登云”公司库房里积压了不少产品。周亚平亲自在仓库看了一遭,觉得是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他直接走进副总经理柳津生的办公室。
“周总来了!”柳津生起来让座。
“柳总,别动,我们聊一聊。”周亚平在柳津生对面椅子上坐下来。
“是关于电话机销售的事情吧,”柳津生笑着问,“我正好要去找你商量这件事,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柳津生接着说:“市场部老陈他们昨天清点了库存,告诉我电话机库存已大大超过限量。我和他们昨天开会研究,制订了一些应急措施,其中有些事牵涉到资金问题,还需你来拍板。”
“哦,哪些事?”
“一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准备重新设计制作宣传彩页,采取遍地撒网的办法,向各个电信企业和大客户企业寄发。二是在电信内部杂志上刊登整页广告,因为有内线朋友帮忙,价格打了5折,很划算。三是为了调动编外销售人员及中介的积极性,在现有的销售奖励机制下,设立‘业务介绍奖’,我们的意见是,奖励标准适当高一点,以便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些事,其实都在周亚平脑海里转过圈,因此,一听柳津生说出,马上表态:“柳总,不错,这些钱值得花,我看就按你们研究的意见办。关于奖励政策,对了,简单明了,不要叫‘业务介绍奖’,就叫‘中介奖’吧,可以把奖金标准定高一点,让他们赚些钱。你让市场部拟定一个详细的条例,在办公会上议定后即可执行。”
“行!就这样办。”柳津生高兴地说。
周亚平刚从柳津生办公室出来,肖晓堵在前面,气喘吁吁地说:“周总,二车间生产线有个女工在上班时发病了,是精神病发作,现在还在车间里胡闹,一会唱歌,一会又跳舞,其他工人都没法上班了。”
周亚平立即随着肖晓一同来到二车间。那位发病的女工早已被几个人连扶带拽带到了车间办公室,此时,她已经安静下来,瞪着双眼直愣愣地望着进门的周、肖两位领导,好像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是她?”周亚平疑惑地问。
车间主任回答:“是的,她姓汤,别看她现在十分安静,但发病的时候真的很吓人。据她同宿舍的人说,她这个病已经发过好几次了,但也奇怪,她即使在发疯时,也从不打人摔物,而只是唱唱跳跳,最多是又哭又笑。”
周亚平对车间主任说:“这样吧,你安排小汤同寝室的工友先带她回去休息,我们再商议下一步怎么办吧。”
发病女工被带走后,办公室里,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发声。
周亚平向众人扫视一遍,问:“大家看这件事怎么办?”
二车间主任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很麻烦。我们内地厂也有过这种精神病患者,疯病发作起来,根本控制不住。而且很难治好,即使暂时治好了,以后还可能经常发作。”
肖晓接着说:“是的,这种病随时可能发作,我们又不可能派人时时刻刻跟着小汤,万一她在户外发病,发生了意外,我们无法向她的家人交待。依我的意见,必须尽快让她退职回家。”
“对,对!”众人附和。
周亚平思忖片刻,说:“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让她休工,送她回家。这样吧,肖经理,你们先电话联系小汤的父母,把她现在的状况如实告知,也把我们的意见告诉他们。同时,你们跟劳资部门联系,按照国家规定,以最优惠的条件计算小汤的离职工资和补偿金。农村孩子,出来打工不容易,适当放宽一点不违规。我还会跟工会说说,针对小汤的特殊情况,能否发放一笔救济金。另外,我想在公司内组织一次捐款活动,专门为小汤今后回家治病募集资金。对了,最重要地是,在小汤离厂时,必须安排两位有责任心的女同志护送,要一直送到家中,把她交给她父母为止。”
按照老总的安排,各个部门分头行动,稳健妥善地处理小汤离职回家一事。当公司护送人员千里迢迢把小汤平安送至家中,并将各类资金共计9万多元交给小汤的父母时,老两口激动得泪流满面,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谢谢公司!”
小汤此时处于病情稳定期,人很清醒,她十分坚定地表示:“两位姐姐,请告诉公司,我治好了病,还要回‘登云’公司。”
“登云”公司针对市场淡季采取的对策实施后两个月,效果显而易见,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积压的电话机产品陆续出库,成品仓库日渐“消瘦”。
这天,陈佑福正在核定向领导汇报的销售月报表,销售员胡月琴走了进来。小胡是销售组长,其实,她这个组长手下只有一个兵,就是还在实习期的销售员唐建军。
“陈经理,现在有一个订单,是中原地区一个经贸公司发来的。说是他们那里一家大型矿山集团公司电讯线路大整顿,电话机全部更新,需要订购一万部电话机。他们是看到电信杂志上的广告才找到我们公司的。”
陈佑福一听,十分高兴,说:“可以呀,你按规定签订合同拿到我这里盖章不就行了。”
小胡面露愁容:“关键是他们不同意按常规途径走。按照我们的规矩,这是一家新客户,必须先汇货款,然后我们再发货,或者他们带汇票来我公司,两家一手交汇票,一手交货。但他们要我们先发货,待他们收到货后,再给我们汇款。这怎么行啊?”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陈佑福问。
“叫什么‘永祥贸易公司’,注册地址是县外贸局二楼,在政府机关设办公室,看来还是有些来头。他们说自己公司是外贸局体制改革而来,也不知真假。”
陈佑福感到为难了,这样一笔大买卖,丢掉了很可惜,但如果贸然向一个陌生单位发一万部电话机,风险之大,不言而喻。想了想,还是忍痛决定:“小胡,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央直属企业,信誉可以保证,他们可以先派人过来考察;另外,也可以带汇票来我公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胡月琴按照陈经理的意见继续与“永祥”公司交涉,但对方坚决不同意先汇款后发货的做法,也不愿意派人去“登云”公司考察,理由是他们业务很忙,为了这样一笔小业务专门派人犯不着。几经谈判,对方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即由“登云”公司派人运货到该公司,该公司验货后立即办理汇款手续,在该公司所在地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于这个办法,陈佑福与胡月琴商议后,觉得比较可行。陈佑福对胡月琴说:“你起草一份合同,让他们签字盖章后寄回。然后,雇一部货车,由你和小唐押车,送货去他们公司。一定要等他们办好汇票后才交货。”
“行!就这样办。”
双方签好合同后,胡月琴以比较实惠的价格雇了一部大卡车。司机姓王,他按约把车开到“登云”公司仓库楼下装货,但无论怎样摆放,这车最多只能装得下5000部电话机。小胡心想,也好,可以分两次送货,这样可能更加安全。陈佑福听了表示赞同。
装载货物,清点数目,一切就绪。就在胡月琴带着唐建军准备押车上路时,陈佑福拦住了货车:“小胡,发给陕西那边电信局的一批产品出事了,客户说有三十几箱电话机的外包装箱破损,对方仓库拒绝在收货单上签字,没有收货单,我们也无法收到货款,怎么办?这是你主持的业务,必须由你去处理。”
胡月琴说:“陈经理,等我送货回来再去处理不行吗?”
“不行呀,”陈佑福叹了口气,“对方说如果不派人及时处理,他们马上全部退货,那样,损失就大了。”
左右为难,两人都不知如何是好。
唐建军出了个主意:“陈经理,胡姐,我看不如这样,我一个人先押车去中原,胡姐马上乘飞机去陕西,待处理完那家客户的投诉后,再飞过来。反正汽车速度慢,飞机速度快,这样,两边都不误事。”
陈佑福虽然觉得小唐刚来公司,还没有成熟的销售经验,但认为他一个大小伙子,又是中专毕业,路上一个人押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胡月琴想想,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这样了。她在送货车离厂时,再三叮嘱唐建军:“小唐,如果我在你们抵达之前赶不到客户那里,你一定要注意,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拿到支票,绝不能给他们卸货。”
“我知道!胡姐,你相信我吧。”唐建军信心十足地回应。
由此,小唐和王司机的车离开了“登云”,直奔客户所在地。
日行夜宿,三天多时间,汽车开到了客户所在的楼下。果然不错,这是一个县外贸局的院子,宽敞漂亮。车刚停下,并未通知客户,不知是不是已有传达室告知,立即就有两个自称“永祥”公司的人来到了车前,其中一个与唐建军紧紧握手:“欢迎!欢迎!知道你们大前天就出发了,估计这个时候应该到我们公司。鄙人蔡舒贤,忝任公司总经理。”
唐建军赶忙回话:“蔡总你好!我是‘登云’公司市场部销售员,叫唐建军,叫我小唐就行了。”
“哦,是唐先生,这么远驱车前来,辛苦了!还有这位司机同志,也辛苦了!我们去酒店吧,先住下来,再去吃饭。”
唐建军没有挪步,急忙说:“蔡总,我们先办正事吧。来时领导交待了,必须和你们一同先去办理汇款手续。”
那位蔡总有点不高兴了,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去到银行人家下班了。现在正是饭点,货车停在我们外贸局大院里很安全,我们吃完饭,下午再去银行办理,一点也不耽误。”
听他这么一说,唐建军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再加上王司机一个劲地叫嚷肚子饿了,催促赶快去吃饭,他只好同意把货车停在院子里,与王司机坐上蔡总的小车,由他们另一个姓张的司机开车,离开外贸局。
蔡总带他们去的是一家豪华酒店,四个人,点了6菜一汤,菜肴都很精致,看来价格不菲。
“唐先生和王司机辛苦了,反正今天不需要开车,我们来一瓶好酒吧。”蔡总提议。
唐建军正准备反对,谁知王司机立即表示赞同:“谢谢蔡总,还真是的,这三天来滴酒不沾,馋死了,要往回开,最早也是明天的事。今天就托蔡总的福,喝一点酒解解乏吧。”
端来的确实也是名酒,“国窖1573”。
酒菜上桌,刚开始动筷,蔡总接了一个电话,回头对唐建军说:“唐先生,实在不好意思,公司有个急事,需要我回去处理一下,我就不能陪你们喝酒了。只有张师傅陪你们吃饭。”
又嘱咐张司机:“张师傅,好好陪贵客吃饭,让他们两人好好喝酒,不着急,慢慢喝,一定要喝尽兴,一瓶酒不够,再来一瓶。”
唐建军赶快说:“够了够了,这一瓶都喝不完。”
看来,这位张师傅不是等闲之人,竟然能说会道,插科打诨毫不含糊,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哄得两人十分开心。这顿饭,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
唐建军一直怀疑这个“张师傅”不是专职的小车司机。
吃完饭,那个姓张的把两人送回外贸局,直接带到二楼“永祥”公司办公室坐下,他给两人分别倒了杯茶,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两人在办公室干坐了半天,一直无人理会,唐建军觉得有点不对头,就对王司机说:“王师傅,我们赶快下去看看车上的货吧。”
走到楼下院子里,去看车上的货物时,两人大惊失色,车厢里已经空空荡荡,5000部电话机全部不见了。
两人立即返回二楼,他们喝茶的办公室仍然无人,再寻找其它办公室,发现这家公司总共才有两间办公室,好在另一间办公室里还坐着一位年轻女士。
唐建军急忙上前打听:“小姐,请问你们公司的蔡总现在哪里?”
那位小姐抬头瞟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说:“蔡总哦,已经出差了。”
唐建军一听更急了:“刚才不是还在吗,怎么就出差了?”
“公司有急事出差这是常事,刚走的。怎么,什么时候动身还要请示你们?”姑娘不耐烦地说。
“不是,不是,只是我们的货怎么卸了呢?”
“你们不是给我们公司送的货吗,为什么不能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