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平行时空——昨夜星斗昨夜风 >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陶郎君金榜题名 唐明皇曲江夜宴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陶郎君金榜题名 唐明皇曲江夜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话说殿试在即,是日大明宫气势恢宏,场面壮观,文武百官侍立两旁,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裴光庭、李林甫、牛仙客、陆象先等宰辅能臣等早早候在殿内。

“姚相!” 张说、张九龄、宋璟齐声道, “诸公早!” 姚崇回礼道。

“好!好!好!”大家相互寒暄问候,说起自己各自中意的举子,猜测最终花落谁家?

“陛下驾到!”

高力士高声宣道。

唐明皇步履矫健的迈步上殿坐上龙椅,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庄重不失威严的看向台下群臣。

群臣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 唐明皇抬手道。

“谢陛下!” 群臣起身侍立。

“宣各举子觐见!”

陶喆、沈渠、萧山河、司徒玉林、胡诌礼等均在其列,闻召后齐进入殿内。

张说宣读敕旨:“今日殿试第一轮的考题是‘终南望馀雪’,作五言律一首!以一炷香为限!诸位仕子,开始吧!”

高力士亲自点燃香炉。

陶喆、沈渠、萧山河三人一组,其余人等皆是三人一组,面前摆了三张书案,上面已经摆好文房四宝,上等绢纸。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陶喆最先得了四句,提笔写道。

“已霁犹寒,越见积雪!霁字甚妙!” 张说点头赞道。

“依我看,这个浮字更妙,诗亦佳绝,但只赋得积雪,不赋得余雪!这后面......没了吗?” 姚相道。

“此意已尽,无须画蛇添足!” 陶喆道。

其余众人有点头赞成的,有摇头觉得意犹未尽的,张说与姚崇二人相视不语。

“南岭初见雪,万户早生寒。随意驻足歇,小楼更上观。雾去玉枝露,素裹银装残。恰逢曲江上,叠影随波现。” 片刻之后沈渠也提笔写道。

“近山寒气袭,草堂琼芳晴。枝虬日斜影,路崎心自平。终年无客闭,素手拨琴静。风来松柏迎,声过万壑鸣。” 萧山河写道。

“遥望南山初雪,如银装素裹,而长安万户,早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而知!”宋璟品评道。

“ ‘风来松柏迎,声过万壑鸣。’ 这两句意境极佳,尤其这个 ‘迎’字与 ‘鸣’字,惟妙惟肖,以动写静,妙!妙!妙!” 张九龄赞叹道。

“嗯,是啊!是啊!” 其余人等皆捻须点头以表肯定。

司徒玉林与胡诌礼作诗尚可,与他们三人相比略逊一筹,不提。

“三首诗作各有千秋,不乏潇洒隽逸、雄浑壮丽。可见无论何诗若能将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便可作好诗!” 韩休道。

唐明皇点头微笑道:“众位爱卿言之有理!依朕之意,陶仕子的《望终南馀雪》更胜一筹!”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附和道。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使民以时。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提拔贤能、虚怀纳谏。” 唐明皇语气平缓的道,略做停顿目视远方,又语气坚定不移的道:“朕平生之所愿乃打造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之开元盛世!欲达此愿,各位仕子有何高见哪?”

“陛下,草民以为这首要的便是改革吏治,任用贤能,而陛下已然颁布实施: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制度。然则当下这第二要务便是铲除毒瘤,打击豪强士族,励行均田制度,兴修农田水利。如今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无力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生产,从而四下逃亡。而这些逃户,大都变成了豪强大族的私属。正因如此纳税者减少,导致朝廷国库匮乏,水利失修,军备不整,国防空虚。由此微臣以为此乃当务之急!” 陶喆奏道。

此话一出口,众文武百官便早已面面相觑,有的唏嘘感叹,有的忐忑不安,想到自己亦属这豪强大户之列,若陛下真听进去了,岂不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那李林甫眼神中已透敌意,心中暗想:这黄口小儿若将来飞黄腾达,岂不是会成为自己强劲的绊脚石!绝不能让他如愿以偿!唐明皇听完并不作声,只是点头默许。

“陛下,草民以为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但边防问题不可小觑,西有突厥、吐蕃、大食虎视眈眈,东有奚、契丹意图不轨,然这整顿军备,严肃军纪亦是刻不容缓!另可扩大屯田区,用以解决军粮问题,以备不时之需。” 沈渠论道。

“嗯!嗯!嗯!的确很有见地!” 牛仙客点头赞道,陆象先也随后附和道。

“陛下!草民以为应先抑制佛教的发展,削减僧人,禁止建造寺庙和铸造佛像,减少国库的财政负担,第二可开设书院,鼓励有真才实学的才子编撰修缮古籍、异书,吸引各地文人雅士齐聚此地,进行学术研究探讨。开创我大唐盛世文化顶流之先河!” 萧山河道。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各位仕子不惧权贵,直言利弊,有理有据,实乃我大唐之福啊!” 唐明皇龙颜大悦,高声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栋梁之材,如虎添翼!” 李谕德忙恭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齐声拜贺道。

“今日殿试精彩绝伦,可谓妙语连珠!圣人龙颜大悦,即封陶喆陶郎君为头名状元!”

林大监兴致勃勃的道。

“听说了!听说了!这消息已经传遍京城了!榜眼是这沈渠沈大才子,探花嘛?” 林

大监的干儿子崔勇道。

“自然是萧山河萧郎君了!啧啧啧!要说这探花郎还真是不显山不露水,令人意想不到!” 林大监歪着头道。

“那儿子日后就与这状元郎多走动走动?!”

崔勇小心翼翼的问道。

“暂且不必!” 林大监摇摇头略显忧虑道,“这陶郎君虽说才华横溢,摘得桂冠,但他今日在殿上的提议, ‘打击豪强士族,励行均田制度,兴修农田水利’只这一条得得罪多少人啊!只恐他不得长远!”

“是儿子冒失了!还是干爹思虑周全!” 崔勇忙不迭的道。

那陶喆出宫后直奔穆府而去。

“穆娘子!”

“恭喜陶郎君一举夺魁!” 穆羽贺喜道。

“陛下已下旨,命我进翰林院做修撰!”

“那就恭喜翰林大人了!”

“穆娘子,不必客气!……” 陶喆紧紧盯住穆羽欲言又止。

“陶郎君找我可是有事?”

“陛下已经下令于上巳节举办曲江宴,你会来吗?!”

满眼期许。

“自然!”

“好,那我等你!” 陶喆喜道。

话说上巳节当日,沿江两侧已是人山人海,犹如一条蜿蜒的长蛇,逶迤前行。这其中不乏众多商贾官宦人家的小娘子穿着艳丽,精心梳妆;诸小郎君身着华美衣冠,风度翩翩,纷纷来至这曲江边上借赴宴之名,趁机寻觅自己的毕生良缘。更有文人墨客,风雅之士,三五成群,吟诗作赋,大唱赞歌!

唐玄宗携了武贤妃之手,身后跟着赵丽妃、皇甫德仪、柳婕妤、皇太子、鄂王李瑶、永穆公主登上紫云楼!

姚崇姚相、吏部尚书宋璟、燕国公张说、中书舍人韩休、右帅府中郎将裴光庭、太子谕德李林甫、中书舍人宋州刺史萧嵩等朝廷重臣与翰林学士们的宴席,皆由唐明皇特赐设在彩船之上,众人边饮酒赋诗,边泛舟观赏湖光景色。

其他各级官员的宴席,分别设在曲江池周围的楼台、亭阁或临时搭建的锦绣帐篷里。

司徒剑安与众羽林军随行待命,虞江南带领巡防营四处巡查,消除隐患。

御厨将珍馐美馔呈予唐明皇面前,高力士用银针一一试毒之后,转呈唐明皇。唐明皇逐一品鉴,其中一道 “炙驼峰”美味可口,唐明皇道了一声:“赏!”

高力士即刻大声宣道:“赏!”

便有两队小内侍各自手托一小碟 “炙驼峰” 分别送往姚相、宋尚书、张燕公、韩舍人、裴郎将、李谕德及翰林学士的彩船上,姚相携沛国夫人刘氏、郑国夫人郑氏、长子姚彝、次子姚异,宋尚书携齐国夫人崔氏,张燕公携邓国夫人元氏、长子刑部尚书张均、次子太常卿张垍,韩舍人携韩夫人柳氏、次子监察御史韩洽,裴郎将携裴夫人武氏、儿子起居郎裴稹,李谕德携李夫人黎氏、三子太常少卿李屿、次女李意茹、小女李腾空,萧刺史携梁国夫人贺氏、次子太仆卿萧衡,翰林学士以陆坚、张九龄、贺知章为首的共计十余人,于彩船之上齐声拜谢道:“谢陛下隆恩!”

唐明皇微笑点头。

众人谢过之后,纷纷拿起筷子品尝这人间美味“炙驼峰” 。

而后其余众官员及其家眷、才子佳人、民众百姓等共享盛宴。

唐明皇又陆陆续续赏了十来道菜品、精致糕点、珍馐美酒,那些掌事太监、小内侍、宫女、各府丫鬟、家丁,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寒暄声、嬉笑声、觥筹交错,耳边回荡着梨园教坊司及民间教坊乐师合奏的《苏幕遮》、《凌波曲》,欣赏着乐舞伎们跳的胡旋舞;唐明皇还诏令大臣的家妓、民间乐舞班子来曲江演奏表演精彩节目。

此情此景用杜甫的诗句“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麟。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来形容最是恰当!

杜牧曾在《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一诗中写道: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亦是对新科进士在三月三日曲江宴上领受陛下所赐荣耀的生动描写。当真是声势浩大,万民同乐,共享盛世太平!

陶喆、沈渠、萧山河、胡诌礼、司徒玉林及各自随从同乘一艘彩船,穆羽同姚兰儿、苏媚儿、宋敏芝及各自随身丫鬟同乘一船紧随其后,锦风于穆羽身侧侍立,寸步不离,丝毫不敢懈怠。

穆羽远远看到李意茹身边坐着杜意婉和张秋芬,她二人自从武玲玉和亲远嫁之后便投奔了李意茹,此时她们二人也正斜着眼睛看着穆羽,眼神中满是嫉妒和羡慕。

李意茹一如既往姿态高傲,稳如泰山。不远处的一艘小船上张埱、宋昇、萧华、张拯、姚弈等诸小郎君正在边品鉴美酒佳肴,边谈笑风生。

“不知今年这探花使是何人当选?” 张埱道,

“听说其中一位是益州的袁策袁进士,另一位是洪州的孙衡立孙进士。” 萧华道。

那袁策与孙衡立皆是形容俊美,气宇轩昂之人,二人依例遍览园圃,采摘最好的花枝,供大家欣赏。

正在此时,一白衣伶人怀抱琵琶,轻拨琴弦,指尖流转,曲风时而明如皓月,时而宛如流水,时而悲壮豪迈,时而如歌如泣。一曲惊艳四座,在场的所有人皆凝神细听,耐人寻味。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姚崇忍不住赞叹道。

现场民众爆发出激烈的掌声,欢呼声、尖叫声,不能自已。

“何人奏之?” 唐明皇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