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兮卿继续装饰屋子,林玄初继续絮絮叨叨,一开始胡兮卿觉得他吵,但转念一想:让他说吧,这里一直都是我一个人,从没这么热闹过,好像热闹一点也不错?
林玄初问:“先生如何懂治水?”
“看过一点水利方面的书。”
胡兮卿看过很多书,水利、天文、地理、兵书,他的小楼里有大量书籍,都是从人间收集的,山里的五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胡兮卿靠看书来打发时间,聊慰寂寞。
但治理山陵郡洪水,靠的却不是书上的知识。
山陵郡洪水是一只叫长右的异兽在作怪,当地人并不知情。《山海经·南山经》记: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长右是一种长得像猴的水怪,能引发大水。胡兮卿表面上指点当地人挖河道治水,实际上趁夜晚没有人的时候杀了引发大水的长右,长右一死,洪水自然就退了。那只长右的白骨现在就埋在尘埃山上。
不过胡兮卿懒得解释那么多,让大家觉得他是靠水利知识治的水,也挺好。
“先生平时看的书,能否让玄初瞧瞧?”林玄初问。
胡兮卿受不了林玄初磨,让他进了小楼。
林玄初数了数小楼里书的种类,笑道:“先生这里什么种类的书都有,唯独少了一类。”
“哪一类?”胡兮卿问。
“风月话本。”林玄初神秘兮兮地说,“讲情情爱爱的东西,上不得台面,我每次偷偷看,我的教习老师都要骂我,可它就是很好看啊。明天吧,明天我把我珍藏的都给先生带来。”
胡兮卿无比讶异,“明天你还来啊?”
林玄初也无比讶异,委屈巴巴道:“胡先生不希望我来啊?”
“我隐居山间,不过问外头的事,你若有求于我,我恐怕不能帮忙。”胡兮卿不拐弯抹角,直接地说。
林玄初笑道:“先生误会了,我只是听说先生治水的义举,对先生十分崇拜,想认识一下先生而已。先生勿要赶我走,我明天把书拿来给先生,咱们只谈论书,不谈论山下事,不算坏了先生的规矩。”
林玄初环顾四周,又说:“山间清冷,先生多个聊天的伴儿,打发打发时间,也没什么不好呀。”
林玄初说到打发时间,胡兮卿心中一动,心想也是,不是时时刻刻都有魔石碎片苏醒,很多时候自己都闲着,自己的时间漫长,是该找点事或者找个人打发时间。
于是第二天,林玄初来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林玄初连续来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当胡兮卿已经习惯了林玄初这个人时,林玄初突然有四天没来。
胡兮卿落寞了起来,他坐在小楼上,远远地望着进山的路,开始期待那个熟悉的身影。
孤独感愈发强烈,胡兮卿在山里生活了50年,从未体验过这种挠心抓肺的孤独,他甚至开始坐立不安,原来真正让人难受的不是一直孤独,而是热闹过后的冷清。
第五天,林玄初又出现了,可这次出现的时间很短,只在胡兮卿的小楼匆匆呆了一会就走了。
第六天,第七天,林玄初来的时间越来越短,胡兮卿忍不住问,山下是有什么事吗?
说好了不谈山下事,可这是胡兮卿主动问起的。
“嵩州城内办元宵盛宴,全城狂欢,我负责筹备,这段时间很忙,可能不能常来先生这里。”林玄初说。
林玄初观察胡兮卿的表情,试探着说:“先生如果好奇,可以来嵩州城看看,很有趣的。”
林玄初又道:“山间清冷,先生出去看看不同风景也好呀。只是看看,不过问多余的事。”
“看在这一个月的交情上,先生就应了玄初的邀吧。”林玄初一脸诚挚。
林玄初很真诚,于是,胡兮卿答应他元宵那天下山去嵩州城。
当时胡兮卿觉得自己是自愿下山的,林玄初没有强求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直到很多年后胡兮卿才想明白,其实从一开始,林玄初的目的就是请自己下山。
那时胡兮卿路过山陵郡,治理洪水,一时间声名鹊起,很多人都在传有个能人叫胡兮卿,恰逢林玄初起事,占领嵩州城,正到处招揽人才,他缺一个军师,听到胡兮卿的名声,就把目标放在了胡兮卿身上。
林玄初懂人心,他心知像胡兮卿这样有才又避世的人不会轻易出山,如果一上来就说明来意,显得目的性太强,反而引起对方反感,适得其反;不如温水煮青蛙,一步步诱惑对方主动出山。
拿什么诱惑呢?据林玄初观察,胡兮卿对钱权没有多大渴望,不过这个人,看似避世,却又对世俗流露出向往。林玄初敏锐地捕捉到胡兮卿内心的孤独,对一个孤独的人,用热闹来诱惑再有效不过。
能察人心者,都能成事。
元宵当天,林玄初亲自来接胡兮卿。胡兮卿身着一袭简单的青衣,头上用一根长长的青色发带束发,没有多余的装饰,什么也没带,就这么跟林玄初下了山。
二人骑马到达嵩州城时,天刚刚黑下来,城里的灯全亮了,花灯游行也开始了。
街上是亮的,人们举着一条条龙形花灯走上街,火龙飞舞,光亮划过天际;巷子里是亮的,小孩子举起鲤鱼花灯,一个追着一个跑;河边是亮的,姑娘们在河边放荷花灯,许下自己的心愿;桥上也是亮的,男男女女聚在桥上猜灯迷,不时发出笑声。
欢笑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常,胡兮卿觉得自己这才是来到了人间。
胡兮卿坐在马上,还没来得及下马,突然一道火焰朝胡兮卿正面袭来,火焰来势汹汹,直击胡兮卿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