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的比赛,注定是青云会中最激烈、最扣人心弦的一天。连胜四场的八位选手已经提前锁定了三十二强的席位,成为了全城瞩目的焦点。他们的名字张贴在书院门口的荣誉榜上,被城中所有人传颂,仿佛已经预定了最终的荣耀。
然而,真正的精彩却在于败者组的对决。
上午场,从败者组中杀出的选手将争夺出十六名胜者,进入三十二强席位。这些选手或许在比赛中对上连胜选手,一度失利,但他们的实力与韧性却不容小觑。每一场对决都充满了悬念与反转,观众们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不定。
到了下午场,比赛进入了更加激烈的“复仇组”阶段,这些复仇者将通过乱斗的方式,争夺最后八个三十二强名额。乱斗的规则简单而残酷——只有最后站在擂台上的八人才能晋级。场上的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火药味,战斗也更加残酷,观众们的欢呼声与惊叹声也更加激烈。
第六天是休息日,没有比赛安排。这一天,不仅是给参赛者修养调整的时间,也是给观众们回味与讨论的机会。城中的各大医馆几乎人满为患,许多选手在经历了激烈的对决后,纷纷前来疗伤调息。而落梅斋——城中著名的丹药铺,早在中午就挂出了“售罄”的牌子,关门休息了。
傍晚时分,常青书院在城门口张贴出了三十二强的最终名单。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段艰辛的奋斗与不屈的意志。
随着三十二强名单的公布,青云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接下来的比赛将更加残酷,也更加精彩。每一位选手都在为最后的荣耀而准备,而常青城的每一个人,也都期待着这场巅峰对决的到来。
三十二强中,连胜组有:云知水,江凉,燕瑾予,楚郁秋,林桦之,林恒安,丁修渡,阿梢。
败者组中有十六位:高择途,方文西,张子书,易风,柯北,肖云朗,林望,洪旭,赵越,章宇歌,路山,星儿,洛霞,萧诚,孙让,黄昏。
复仇组中出来的有八人:傅浪,徐子骞,辛致,柳林,洛三月,安安,刘敢当,莫望。
随着三十二强名单公布的还有三十二强参赛者对战榜,三十二强参赛者手中的竹片背面会自动出现对战者的名字,丁修渡的竹片之后是肖云朗,而阿梢的竹片后却直接便是一个“胜”字。
“怎么回事,出错了?”丁修渡一脸懵,拉着阿梢就要去常青书院找人,钱掌柜见此立刻上前来解释:
“我刚才去领三十二强名单的时候,黄主教特意嘱咐我了。这阿梢少爷对战的选手是挑战赛里打出来的,连胜了五场,又是个无门无派的,今日修养了,但伤势还未痊愈,体内灵力不稳,怕再比一场会有危险,就直接弃权了。”
“那为什么不从后面补一个人上来啊?”丁修渡继续问道。
“输了便是输了,青云会没有补录的规矩。不过三十二强还是写了那人的名字。”钱掌柜解释道。
“那人叫什么名字?”阿梢好奇地问。
“好像是枯桑城出来的,叫辛致!”
“枯桑城,辛致!”阿梢嘟囔了一句,将这个名字记下来了。
而丁修渡还在一旁感叹着阿梢的好运气,怎么什么好事都落到他身上了:
啊,难道他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吗?
丁修渡心里翻了个大大白眼,如果上一次青云会他有这样的运气,啊,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不会被打得那样狼狈了吧。然而他只是抱怨了几句,便为明日的战斗做准备了。
青云会第七天,比赛的激烈程度会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一天,三十二强选手将通过一系列对决,决出最终的十六强。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悬念与反转。
败者组和复仇者们一路逆袭,带着不甘与愤怒向那些高高在上的胜者发起了挑战,有时,复仇者的坚韧与智慧会让胜者措手不及,甚至翻车出局。这种逆袭的戏码,不仅让观众大呼过瘾,也让比赛充满了戏剧性与不确定性。
场外的各大门派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紧盯着赛场上的每一个选手,尤其是那些无门无派的青年才俊。这些门派为了招揽心仪的人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你愿意加入我们门派,资源、功法、地位,应有尽有!”这样的承诺在赛场外不绝于耳。对于那些无门无派的选手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青云会的舞台上,属于少年们的故事,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篇章。
丁修渡的对手是天山派的肖云朗。肖云朗也参加过上一届的青云会,丁修渡那时便知道他,四年后他的修为更上一层楼,丁修渡也不遑多让,且成功击败对方,进十六强,下擂台的时候,他从天山派的队伍经过,然后在长风城和燕瑾予击掌,最后晃悠回倾海阿梢的身旁,别提多招摇了。
“恭喜,这次青云会进十六强了。”江凉并不吝啬自己的祝贺。
丁修渡笑着接受了,晃悠着身子十分嘚瑟。
赢得比赛的丁修渡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着下一场比赛。他跟身边的几人讨论着擂台上的局势。
“那个用刀的少年不错唉!”
三十二强赛不再进入小世界进行决斗,而是直接站在擂台之上,让全城的人更加直观地观看二人的表现。
“两个都用刀,你说的哪个?”江凉冷冷问。
“那个白衣服的。”丁修渡仔细观察了一下,恍然大悟一般说:
“是长风城的吧。”
“是的。”回答他的是云知水,云知水上午的比赛赢了来自锦城的徐子骞,干脆利落地结束比赛,进入了十六强,他在丁修渡招摇过长风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燕瑾予现在仍是不想看见阿梢,便没有跟过来。
“他叫傅浪,用刀,长老们都说他和倾海有缘。”云知水轻轻一笑,继续道:
“不过,也确实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