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集市。
葛翠金认识熟悉的摊主,人家空出了一个好的位置给她。土豆刚放下,就有熟人路过,葛翠金赶忙招呼,“金花姐,这么早就上集市了呀。”
被喊住的大姐,笑脸相迎,“哎呀,是翠金妹子啊,早上好呀。有一阵没见你了,忙什么去了?”
“这不是前阵子身体不太舒服,就在家没出门了。最近土豆有了收成,就来一趟集市。”
“是啊,咱们这个年纪了,确实得注意身体。”嘴上接着话,眼睛瞟了一眼跟前的土豆,“这土豆看着个头大,是黄心的不。”
“就是黄心的,吃起来可粉。”
“那给我来几个。”
“好咧。”
葛翠金手脚麻利,很快就给装好,上了称。
“六块五。你给六块就行。”
“没事,有五毛就给你。”
葛翠金看着放在摊位上的现金,不好意思道:“你说你这,都说不要给了。”
“有就给了。自己种点菜,也不容易。”
“那再给你拿两个小的。”说罢,葛翠金立马在旁边给挑上了两个。
“哎,不用——”
说话间,葛翠金已经给她装上了。
大姐儿嘴里说着,“每次跟你买点菜,你都送我好多。”
葛翠金摆摆手道:“自己家种的,也不值钱,别嫌弃。下次有空到家里来玩。”
“好呢。”
这才刚出摊,就已经成了一单。
六块五是不多,在城里可能连杯奶茶都买不到。但可以买到好几个土豆。这些土豆,冷遥知在二月份播种,直到五月才有了收成。
漫长等待的周期,土豆在土里发芽,生长。
最后定型。
具体能有多少收成,看天看地利,也得看人和。
买卖似乎是一场人情交易,年轻的面孔,想要占据一片天地,还得需要经历多方磨练以及沉淀。
这点冷遥知对她的母亲,再次有了佩服。
葛翠金却不以为然,对于她来说,这样的生活,早就习以为常。她没有念过很多书,也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但是,她能走到现在,在这片土地扎根,脚下走的每一步,都是她自己去摸索,一步步走到现在,达到平和。
“生活就是这样的。”她说,“你来我往,人情牵绊。”
你卖我一个面子,我给你点方便。
原则和规矩是死的。
但人是活的。
要是跟生活硬碰硬,说什么完全靠自己,那真的很不现实。
冷遥知没有说话。
母亲在试图教会她的,是书本里没有教过她们这些年轻人的道理和人情事故,也是她所欠缺的。
从前她总想不明白,为什么见人总要笑脸相迎,总要先打咋呼。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人情牵绊,为什么非要维系那些平日里根本用不到的关系。
似乎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
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不已。
葛翠金的摊位位置好,加上她认识的人多,而且价格也卖的便宜。没过一会,一筐土豆和一些蔬菜,便所剩无几。
葛翠金看一眼时间,快要九点了。
出门到现在,满打满算两个小时。也差不多要收摊回家了,具体买了多少钱,还不知道。
但肯定比昨天冷遥知一个人出门,在那傻站几个小时要好太多了!
葛翠金把摊位收拾干净,来时什么样,走时也是什么样。
余下的土豆,她也没有带回家,而是都送给分给她摊位的摊主。走之前,还从人家那摊位上,买了点菜。
也是你来我往,好一阵推脱和拉扯。
但彼此都很满意。
摊主给的便捷,也通过其他方式收了回来。
葛翠金得到了人家的帮助,也给了人家回馈。
双方得益。
便是有来有往。
“遥知,你想吃什么菜,妈给你买。”
在冷遥知小时候的记忆里,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可以行使这样的权利。
每次问她想吃什么菜的时候,冷遥知就会毫不犹豫地说,辣椒炒肉。
她的要求,就只有肉。
其他的都不想。
但在现在——
她长大了,不用等到逢年过节时,就可以吃到她小时候最想吃的菜。
但在这一刻,她的回答是,“妈,我吃什么都可以。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
葛翠金愣在原地想了好久,最后她低头笑了笑,“妈也是吃什么都可以的。”
“不过,最近倒是想吃鱼了。”
在冷遥知的记忆里,家里几乎不做鱼这道菜。
冷遥知一直以为她妈妈并不爱吃鱼,所以家里的饭桌上,从没有过鱼。
直到现在冷遥知才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
“你爸他嫌鱼刺多,”葛翠金笑着说,“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嫌弃我,做的鱼不好吃。”
所以在家里的饭桌上,葛翠金再也没有做过鱼这道菜。
虽然她很喜欢吃,红烧鱼、水煮鱼、扣鱼冻,还有晒鱼干,甚至烤鱼她都特别喜欢吃。
草鱼、鲫鱼、鲤鱼,都是她的最爱。
但自从结婚后,因为丈夫不喜欢,她再也没有吃过。
“以前还在公社吃大锅饭的时候,那会一到下雨天,我就去田里抓鱼,抓泥鳅拿到集市上去卖。那时候啊,干一天活,也才几毛钱呢。但要是能抓到鱼和泥鳅去卖,可抵一个月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