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周似弟从那天跟家里闹了一场后,回家拿了行李,就住进了冷遥知家里。
几天后周似弟的奶奶来了一趟冷家,老婆子横眉竖眼的,语气里尽是责怪和不满。
大概的意思就是,她们家这丫头,要是留在冷家做学徒,是不是要给工钱?
毕竟家里的免费劳动力没了,怎么也要用钱来补偿。
葛翠金见状,眉眼含笑道:“周家大娘,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要小似干多少活一样。小似今年还没有成年呢,外面打工也没老板敢收呀。况且,从前都说,拜师学艺,还得给师傅钱呢,现如今倒好,还有上门问师傅要钱的。”
这话虽没说明,但也点的很清楚。
周似弟说来拜师学艺,要住在冷家。
冷家可没问周家要一分钱。
可以说是白吃白住。
周大娘也自知理亏。
但又没法子。
警局也走了一趟,这丫头的父母也不在身边。跟在自己身边,还得伺候她一日三餐。要不是才十六岁,早就赶她出去打工了!
还能由得她这般放肆!
过两年就给她寻一户人家,早点嫁出去,也省心。
周大娘离开时愤愤不平地瞪了一眼周似弟,“我看你在外面能混出什么名堂!”
周似弟没看她。
转身上了楼。
她躲在角落里小声抽泣。
冷振民下楼刚好撞见,问她怎么了。
她低头不说话。
冷振民大概也知道是为什么,便宽慰她:“既然这里你呆着舒服,就放宽心住上一阵子。”
周似弟低着头,小声道:“我怕给你们添麻烦。”
那天在警局外,她哭着求冷遥知收留她。
当时她害怕得很,怕自己再次陷入深渊,只能出此下策。
事后想想,是她太过于自私了。
因一己之私,而连累他人。
冷振民说:“不是什么大事,相信我姐吧。”
“嗯。”
-
起初周似弟很拘谨,凡事都小心翼翼,说话都不敢大声。后来,冷遥知带着她出门拍视频,也给她买了很多书,就算没有再继续念书,也要学会去看书。
周似弟一看书就犯困,从小就没有人引导她看书,她也静不下心。
但有一天,她看到了冷遥知坐在顶楼处拿着一本书看,微风掠过,书翻动的声音,她看到了一个成熟女性,向下扎根的平和跟宁静。
周似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她想要成为像冷遥知这样的女性。
处事不惊,温和安静。
从那天之后,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看一会书。
虽然刚开始感觉脑袋空空,看了什么全部都忘记了,但日积月累,她竟然也能把自己在书里看到的故事和人生道理,分享给周围的人听了。
到了九月,
又要进入一年的秋收。
周似弟站在田野处,她抬头看了看天空,喃喃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冷遥知听到后,便夸奖道:“阿似,最近还是看了点书的嘛。”
大家熟络后,发现小似这个名字喊着不好听,思来想去,觉得叫阿似更顺口好听。
便就这么喊着了。
周似弟也觉得好听。
反正比似弟,这个名字要好听。
“刚好最近就记下了这首诗。”得到了夸奖的周似弟眯眼含笑。因为冷遥知以前是语文老师,所以家里好多语文课本。
周似弟没事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从前这些诗文,在她脑海里根本记不住。
但最近却有些感兴趣。
秋天到的时候,不再是只会一句,“我靠,秋天来了。”脑海里会浮现出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也会在冬天到来时,说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还有人们常用来形容梅花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想到这里,周似弟忽然意识了什么。
她转头看向冷遥知说:“姐姐,我突然发现,你的名字和为有哥哥的名字,竟然出自同一首诗。”
“是吗?”
冷遥知笑了笑。
“对啊!”
“是王安石的《梅花》!”
周似弟似乎很兴奋。
冷遥知却很淡定。
作为过去的语文老师,大学学的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事她应该早就知道。
可她没提。
暧昧的氛围,大抵是如此。
眼下被人提起,那层窗户纸也到了要被捅破的时候了。
-
入夜。
许为有给她发了简讯:【要不要到顶楼,吹吹风。】
收到简讯的冷遥知,嘴角勾了勾。
隔了一会才会:【上顶楼,隔空对望吗?】
许为有:【那就下楼。】
冷遥知噗嗤一笑。
这个秋天,好像比过去的任何一个秋天,都要来的轻松和愉悦。似乎是因为身边一直有人陪着。
【来了。】
她回。
-
乡间田野的夜晚,并不太安静。
青蛙的叫声,一声比一声高。
起初许为有并不习惯,但现在反而要听着蛙声入睡了。两人并肩齐走,许为有将冷遥知护在里面。
突然,一只青蛙从田里跳到了冷遥知的脚边,她吓了一跳,本能地往许为有身上靠。
许为有一把将她扶住:“怎么了?”
“青蛙跳我脚上了!”
“没事。我帮你赶走它。”某人脚上做出驱赶的动作,嘴上也没闲着,当然,手更是没空着。
不知道是在哪个瞬间,他已经抓住了她的手。
冷遥知试图要挣脱。
但却发现,身边的人握的特别紧。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