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能打击到幼子的信心,于是他硬生生的从那堆鬼画符中想到了一个比较挨边的形象。
于是他迫不及待(睁眼瞎)的夸道。
“小七的小鸡画的真好,惟妙惟肖,简直就要从纸里蹦出来了。”
旭昉被突然的出声吓了一跳,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父皇都站在他身边了,听见元帝的话,他嘴角都抽动了几下。他看着纸张上根据脑中记忆,改良的一些关于粪肥的方法。大兴朝现在已初步掌握粪肥的用处,但使用频率并不高。
他在跟皇兄们的来往中也会有意的问这些问题。发现现在大部分农家采用的都是以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进行堆温发酵进行处理的。这种有机肥相较于现代常用的无机肥来说其实也具有它的优点,第一便是种类多,来源广且数量大现在的农人已经会使用粪肥、泥土肥、堆肥、草炭、绿肥等有机肥了,尽管处理回收的方法还不是很好,有很大改进空间。
但粗略一算也有十余种有机肥可以被使用了,其中农人掌握的最好最多的也就是粪肥。这种有机肥成分复杂,不仅有多种庄稼需要的养料,更多的是含有多种有机物质。长期使用的确可以改良土壤,让土壤由死变活。但它相当于现代的无机肥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一是它虽然后劲大但肥效慢,第二就是养分含量比较低。
他在思索着现代无机肥的制法,但是大兴朝的科技发展水平又跟不上,所以他便想到了现代刚开国大家普遍使用的一种制肥方式,便是煤炭炼焦。他刚刚绘制计算的就是土法炼焦的结构图,但是被毛笔一画很多线条便晕乎乎的一团了,再加上他写的一些化学式、计算公式,看起来可不是鬼画符?
但是他思索良久,还是决定不搞无机肥,先改良有机肥。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土法制焦作为现在唯一能用的无机肥制法不仅结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还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想想现在夜晚的天空就像缀满了一颗颗璀璨的宝石,这时的星星好像充满了感情,就像顽皮的孩子,就那么稚气、执著地注视着人间,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再想想现代城市中很少见到星光。
他也做不到把这项技术引入这个时代。
他把自己关于有机肥的改良方法与元帝说了。第一是人粪尿作为有机肥最好的一种的储藏保管问题,第二便是对于厩肥问题还有如何充分利用草炭。
元帝不可置信的看着一脸贵气的儿子说着这些却仿佛如数家珍,甚至比他这个当过农民的还要熟!他以前耕过地,自是知道小七并没有空谈有的放矢,而是有理有据!不免让他更是惊讶。经过番薯之事后,他也知道小七绝非凡人,天资已经不能仅仅用聪颖概括,但却没想到他竟聪慧至此。
“小七说的有理,你先把这些整理成册,待朝中也一并阅过,并放于之前太子开辟的试验场实验,看看是否可行。”尽管他嘴上说着不确定,但基于番薯的种植成功以及小七的才智,其实心里已经确定了七七八八了。
“小七,为什么你会关注这些呢?”如果说番薯是他馋虫犯了,甚至不惜遍阅典籍只为日后天天有番薯可吃,可是又为什么会关注这在如今勋贵大臣都觉得腌臜只物呢,甚至连他如今刚听到小七所说,都有点不适,但越听越察觉到内里无限的价值。
“父皇,你说天下有像小七那么大的孩子吗?”旭昉没有回答,而是问了一个仿佛不相关的问题。
元帝若有所思,但还是回答到。
“像小七这般年龄的到有千千万,但朕的小七可只有那么一个。”
“那他们肯定没有小七现在生活富足,他们可能吃土,可能在不知名的角落饿死,他们也可能被父母悉心爱护,但因为没有吃食,只能看父母劳累一辈子却连吃都吃不饱,最后苦痛交加的病逝。”
“我和父皇母后们在一起就是我的家,父皇是天下的主人,大兴朝也是我的家,我不想让他们过这样的生活。”他似乎又想起了谁,想起在那昏暗洞里,他与一名少年紧紧相拥。
他哭着要他不要抛下他,但他还是走了。
死于饥寒交迫。
元帝被稚童之言震到久久不语,曾几何时,他的生活就像小七所说,他的初心如何不如小七所言,他当时刚有逐鹿天下的野心时,他就想,总有一天,他要站上那高高的地方,让每个人都有饭吃!
他也懂了小七的言下之意,只觉得一时之间万千言语却仿佛无从说起。
缓了缓才说。
“好孩子。”
两人在交流了一番之后,元帝才想起今日来的目的。把恭亲王的信件交到了小七手中。
“是三哥来信啦!”
旭昉本来情绪低落了不少,但看见三哥的信,还是开心了许多。拆开见内都是满满的关怀,还有藩地的见闻,以及两个侄子侄女的趣事,三哥文辞优雅又不失乐趣,逗得他终于喜笑颜开。
信末还提及了幼弟之前所说铅笔也已经找人制好,他顿时就精神了,忙问。
“父皇,三哥给我的礼物呢?”
“朕还会扣了你的不成!”元帝宠溺的捏了一下他的鼻子。
便派人将恭亲王寄给小七的匣子取了过来。
果然打开里面就是若干只用两片半圆型木管制成的铅笔!
他忙取出一只,在纸上写了一道,跟现代的触感也差不是很多!
三哥真是厉害,他只不过听说三哥藩地发现了石墨矿,便在信件里跟三哥说想要一只用石墨制成的铅笔,里面可以用石墨跟黏土混合,笔尖硬硬的,可以不蘸墨书写。没想到三哥居然真的做出来了!
元帝见他用这奇怪的笔书写,只感觉每个字都有神有形,看起来方便极了。便也来了兴趣,取过一只笔便写,虽然写起来还是不错,但相较写了十几年硬笔的旭昉来说还是不及。
尽管如此,他也还是感觉到了其中的便利。
一时又是感叹,小七怎会妙想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