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昉听完元帝的夸奖,大喜过望!父皇居然有与他同样的念头。
以他的年纪很难接触到政事,很多事情都只是通过和皇兄们通信得来的。所以他也不知道,元帝竟是一直想要兴建学社。他着实是没想到,推广标点符号,竟是正中元帝下怀,他与父皇交谈才明白,因为父皇之前也是平民出生,最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更见识多了教育被上层人士垄断的时候,作为穷困的平民百姓想要学习有多难。现在想想,其实也不奇怪,父皇对于皇兄们和他的教育向来很严格,从这就可以看出父皇的态度了。
元帝还给旭昉回忆了一番,当初征战天下时,但凡有点机会,都会逮着机会,多学上一些,也正是因为他不停地学习,后来慢慢有了些文化,才能得到步步高升的机会。旭昉没想到元帝还有这种经历,但仔细一想,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他越与元帝接触,就越发感叹,其实父皇与他一些想法、理念都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放在前世都完全不过时!这难道就是开国皇帝的魅力吗?
正是因为元帝经历过,所以更加痛恨权贵垄断,更加痛恨贪官污吏。他才明白之前元帝的多疑和杀戮从何而来了。有了元帝的支持,他想做的事就顺利得多。
旭昉根据前世的教育体制提了很多想法,元帝叫上了太子。三人讨论那天直讨论得昏天黑地。
他越说越起性,提到后世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更是话多的都停不下来。完全没注意到元帝和太子看着他越发惊讶的表情。
“……可以广建学社,选拔老师,嗯,就是夫子。除国子监之外,也应在各个州府广建官学,甚至普及到各个乡村。推广统一刊物作为教材,保证官员选拔的合理、公平性,也可以更大范围内选择更优秀的人才。在条件成熟之后,甚至可以规定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学社学习……”他越说越来劲儿,甚至说出了很多已经超过这个时代的理念。
元帝与太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越来越惊诧的目光。
“小七,你是如何想到这些?”
旭昉语塞,长久以来用的借口就打算脱口而出,说些从古籍啊之类得来的。但还没等他开口,见见着元帝神情正经,神态肃然道。
“可别又说从什么古籍上知道了。这些,古籍中可没有。”
旭昉想说的话就被这样堵住,他想再开口解释,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还说了一些完全脱离大兴的内容,他心中懊悔,面对敬重的父兄,只能无措地低下了头。
没想到因为他这一举动,更是让元帝和太子眼中的惊疑越来越深。
小七莫不真是生而知之,天授神思?
他们想到小七从小到大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再到后来的对番薯推广的执着,水力风车的建造,棉纺织机的改造……再到刚刚的侃侃而谈,拿出手完整又庞大的他所说的标点符号系统,越发肯定了这一事实。
元帝更是明白这物的价值。看着幼子说不出话来,难道天机不可泄露?
他看了看太子,第一次有些怀疑自己的选择。难道小七真是上天派来,兴盛大兴的仙童?
“好,我看此物可行。小七,你这段日子,将这些再整理整理,之后朕召集中书省评阅过后,再与广建学社一事一起进行。”自从费除两相之后,中书省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又因为元帝是个劳模,颇有些名存实亡的意思,让元帝所下发的政令推行都畅通了许多。但中书省上下也是历来经手政要之人,还是帮元帝分担了不少事物。
旭昉听到中书省,心里更是松快了两分。尽管中书省权力被大大削弱,但还是有一定的牵制作用,没有让父皇太过独裁。只有这样,才能对父皇那颇有些极端的专制欲不再越来越膨胀。他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在旁一点一点的影响父皇。
“太子,你拿上小七带来的方案,还有刚刚商讨之事,去做个可行的规划。”元帝想了想,还是将此事交给了太子去做。太子经过他多年培养,能力自然是不错的。但不知为何,他这会儿鬼使神差地又看了一眼幼子。
旭昉见元帝望过来,完全不知道父皇是什么意思,只能憨憨地向父皇傻笑。
太子手里拿着之物,只觉得手心都有些被烧着了。小七难道不知,父皇将此事交由他去办,就相当于把功劳又算在了他头上?他看着小七明明才与泓景一般的岁数,甚至还小一些的年纪,就已经有了这般空前的想法,心里五味杂陈。又是高兴,又是酸涩。
他接下命令之后,并未告辞离去,而是站在原地有些踌躇。
“父皇,小七……”
元帝听见他开口,有些欣慰的同时,又不免感叹太子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太过宽厚仁慈。
“小七如今还小。而且真要推广起来,也是一件麻烦事。你安心接下即可。”
旭昉虽然不懂父兄在说什么,但看见父皇这么说了,也是一脸认同地点头。
太子这才领命而去。
回到府上之后,他立马召见了元帝为他准备的班底之下的一干大臣,并将今日之事和盘脱出。再将连他听小七说得那些广建学社的想法都吃惊的原话都一一告诉了府上幕僚。
众人是越听越心惊,甚至看着太子说起七皇子脸上还一副有荣与焉的样子,更是有些担忧。再传阅了七皇子所说的标点符号之法,越看越被其中广凝的智慧而叹服。
看完之后,里面最德高望重的老者就站了出来,他脸上甚至带上了担忧。
“殿下,这是陛下的想法吗?”他想看看元帝对七皇子的态度。
太子自然知道他在说什么,也不避讳。
他点头,道。
“小七所说,孤与父皇都认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