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只好把想说的话默默咽了回去。
慧娘吃第一口时,双眼就不禁亮了几分……
太好吃了……
那她平时做的饭……对魏石来说岂不是猪食?
慧娘表情复杂,偷偷看了好几眼面前人。
魏石面不改色,和在慧娘家中吃饭时候的表情没什么区别。
好像吃什么东西好像对他来说都一样。
慧娘默默咋舌,实在是……太浪费了。
她顾不上魏石了,因为实在是太饿了……
早晨出门的时候慧娘就没吃什么东西,原本打算去集市上吃点什么的,可惜这会儿一耽误……
终于有口热饭了,她甚至表现的比魏石还着急……
而且……
真的太好吃了。
如果她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肯定会好好认真吃饭的。
慧娘头都没有抬,直接就吃完了一碗饭。
满满一碗。
而且她夸张的发现,她好像还能添一点……
“还要么?”
她刚生出这个念头,魏石便开口问道。
慧娘犹豫了一下:“不要了……饱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之前魏石给她做活,她给人做的那饭菜……现在还凭白吃人家的饭。
“我喝碗汤就好了。”慧娘心虚道。
“好。”魏石将汤勺递给她。
一顿饭,慧娘吃的心满意足,吃饱喝足之后坐在院子里,大中午的,太阳也出来了,晒得人暖烘烘的。
魏石不多时又给她端出来了一碗姜汤,慧娘连忙接过:“谢谢……”
魏石没说什么,转身去洗碗了。
晒着太阳喝着姜汤,慧娘没多会儿就觉得浑身舒坦,甚至还有些犯困了。
她侧头去瞄了眼自己晾晒在院子里的衣裳,忽然觉得魏家这个半山腰上的小院子也挺好的。
与世隔绝,清净的很。
魏石洗完碗走出灶屋,就看见慧娘捧着碗坐在凳子上发呆。
阳光照在她身上,像一只慵懒打盹儿的小猫。
魏石眼中忽然闪过了一丝笑。
不过当慧娘望过来时,那笑意已经消失了。
慧娘起了身,将手中的碗收到了灶屋,顺带道:“今天谢谢你了魏石。”
“没事。”
慧娘:“有事的,都是我笨手笨脚的,原本过来就是和你道谢的,谁知道还更麻烦你了。”
她想了想,忽然道:“你要络子吗?我送你一个吧!”
“什么?”魏石没有反应过来。
“平安络!”
慧娘的篮子还好好的放在院子里,她蹦蹦跳跳地走了过去,从篮子里精心挑了三四个络子:“这两个给你,这两个给砚台!”
砚台特别开心:“姐姐,这是什么?”
“这个是平安络,你可以带在腰间,以后有玉佩也可以串起来,挂在哪里都行,图个好意头,对了,你们读书郎不是有扇子么?也可以挂在扇子底部。”
“这个是卐字络,寓意万事如意,福寿吉祥。”
慧娘说完,两兄弟都把东西收了起来。
“多谢。”魏石也和她道谢。
慧娘仔细看了看他的表情,虽然看不出他很喜欢,但是应该也不嫌弃才对。
她心里终于也好受了一点,“那……我走了,衣裳应该也干了。”
魏石看了一眼院子里晾晒的衣裳,犹豫片刻道:“我送你下去,顺便把竹子也拿到你家。”
今天做活的进度严重落后,他晚上也需要赶工。
慧娘勾了勾唇:“行,那你等我一会儿,我去换了。”
“好。”
慧娘在魏石的房间里换衣裳,方才,她的小衣也换了,所以穿着他的衣裳时……
外衣也就罢了,里面这件不知是不是魏石的褂子。
慧娘耳根忽然有点隐隐发烫……
一阵风吹过,有点凉,慧娘搓了搓胳膊,颤颤的小果子也在空中挺立。
她忽然咬了咬唇,快速换好了自己的。
接着就将男人的衣衫整整齐齐叠好放在了床上,甚至还心虚的将里面的那件压在了最里头。
临出门时,她又看了一眼这屋子,轻手轻脚将门关上了。
魏石当真将她送下山。
只是两人一前一后,魏石还扛着不少的竹竿。
慧娘这回学聪明了,下山的时候走的很慢,走到陡峭的地方还侧着身子扒着树干,这双鞋鞋底有点滑,她下次去赶集的时候要换一双。
魏石一直默默跟在人的身后,也没催她,平时他一盏茶不到的功夫就能走完的路,这会儿花了快一刻钟。
如今慧娘家的院子修好了,在一众矮矮的房屋里面有点格格不入。
其实花坞村的大部分人家都没有周阳家条件好,住土胚房的大有人在,如今慧娘一个嫁到周家没几天就守寡了的小妇人住着这么好的青砖大瓦房,还额外花钱又修了院墙,不晓得多少人都在眼红。
这会儿见慧娘回来了,免不了又是一番阴阳怪气。
“周家的,你这院墙这么高,到底是防外人进去还是防外人看见里头啊……”
魏石心头一紧,看向慧娘。
那天那两妇人就说过这样的话,依着慧娘的脾气……
男人显然以为慧娘会立马发作怼回去,谁知她淡淡一笑,忽然阴森森道:“你咋知道的呢?你没听说周阳帮我犁地么?你说晚上的时候他会不会回来?”
那人脸色一变,连忙后退一步。
慧娘嗤了一声,转身就推开了自家的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