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坐起时,似乎忽然感受到了什么。
面色一僵。
砚台一般也不怎么睡懒觉,早早就会起来读书。
他揉着眼睛走到院中时,忽然发现一向早上劈柴的哥哥正在洗衣裳。
“哥!你怎么这会儿洗衣裳!”
魏石在水池边搓裤子,面上有些心虚。
“有水,顺道。”
砚台一点没多想,哦了一声:“哥,我明天再去学堂,今天还是在家,假期还没完呢……”
魏石什么都没说,只是嗯了一声,似乎还有点心不在焉。
砚台去灶屋烧火了,没有多想。
-
慧娘昨晚也睡了个好觉。
今天起了个大早,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赶紧去镇子上了。
她提着篮子顾不上吃早饭就走了,临走前,按照约定好的将钥匙藏到了她事先和魏石说好的一个砖缝里头。
慧娘很放心,接着就赶忙去村头赶牛车了。
白云镇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慧娘这几日都没能去成,今天又正好赶上大集,她也不再去固守摆摊,而是直接和上次一样沿街叫卖开来。
这个法子好,不仅卖的更好,还顺带能逛逛街。
晨起慧娘啥也没吃,这会儿看见集市上又卖包子的、米糕的、胡饼的……什么都想买来尝尝。
一边走一边还有热闹可以看。
斗鸡的、唱戏的、说书的比比皆是。
慧娘最喜欢听人说书,只要天桥底下有人,她势必是要挤进去的。
这会儿就是如此。
她手上还拿着一个米糕,挎着篮子就往里挤,甚至孩子般的抢了一个小娃的位置,那小娃刚要委屈撇嘴,慧娘急忙给她手里塞了一颗糖:“给你!”
瞬间,那小娃就不哭了,咧嘴笑。
慧娘安心听着。
今儿讲的又是个情情爱爱的故事,女主角是个小船娘,男主角是个渔老大。
爱恨缠绵,听得慧娘直了眼,而那说书人却很会吊人胃口,一个故事并不是一天就讲完的。
一般都会分成好几日,吸引人日日来听。
讲到正精彩的时候,时间一到,便立马拍桌道:“欲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人群一片哗然。
慧娘意犹未尽极了。
“明日继续讲吗?”
“继续继续。”
慧娘咬了口大米糕,心头却想的是,她明日可不一定来呀。
这可真是急死个人了。
想了又想,慧娘决定去买几本话本子。
话本子里面也会记一些这样的故事。
慧娘是认字的,这完全得益于小时候她那个蠢蛋哥哥,爹娘那时候还有闲钱,送他上了一年学堂,可惜他经常逃学,就抓慧娘过去顶包。
村里的老夫子老眼昏花,根本记不清自己的学子,只记得有几个身影,一双眼看书都要凑到跟前去。
慧娘时不时就混进去听,虽然没学到啥,但是字倒是真认得一些。
不过写就差点意思了。
毕竟杜家也买不起纸笔。
最无聊的时候,慧娘买过一个话本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即便有一些字不认识也不影响,故事都要背熟了慧娘也舍不得卖了去。
现在好了,她还有砚台呢。
要是实在认不得的字,去找砚台应该行!
这般想着,慧娘一口气买了两本。
话本子都很贵,但买旧的能省一些钱,今日卖络子的钱因为这两个话本子已经没影了。
她路过肉铺的时候,眼巴巴看着那挂在外面的五花肉。
算了……
慧娘抱紧手里的两本旧旧的薄薄的话本子,这就往家里赶去了……
魏石今日准时来了慧娘家中。
此时已经干了快两个时辰的活计了。
他知道慧娘不在家,便是一言不发只做事,院墙加高的好处是外面的动静他都不用管,只听得到院内的声音。
不过当慧娘的脚步声传来时,魏石还是听了出来。
他动作一顿,眼神变得有些不自然。
“我回来了!”
慧娘推门而入,语气和上次一样雀跃。
看见院子里蹲着的男人,她眉梢染上了一丝笑意:“魏石,今天我搓麻食给你吃!”
没有肉,但是慧娘会做好吃的麻食。
这种面食小小一颗,一大碗可以浸满汤汁,多放些菜也香的。
而且家里还有一点猪油。
魏石根本不挑这些,慧娘说啥他都只有道好的份儿。
慧娘笑眯眯的,飞快走过他身边就钻到了灶屋去。
一阵风飘过,魏石又闻到了那股香。
他下意识地追着慧娘的视线看了过去,视线不知怎么就瞥到了她的细腰。
被烫到一般的,男人收回了眼神。
他忽然觉得自己实在有些无耻,默默攥了攥手中的铁铲,垂下了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