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是个好本子,戏也唱得好,两个角儿颇有功底,叫不少看客流下了眼泪。朝代更替的洪流里,冲散了多少家,卷走了多少性命,而他们生在这太平盛世,又是多么幸运的事。
云玉蝶看完面容平静,毕竟离得远,没有入戏,只是感慨,庆幸自己生在盛世、长在盛世。
一场戏罢,云玉蝶喝了一口茶,溪月取过帷帽给她戴上,这是准备出去了。
出了瑶宫音大门,云玉蝶没走几步。
“玉蝶妹妹?”身后传来一声疑问。
云玉蝶转身,透过帷帽一看,是个男子,眉眼有些熟悉,看穿着打扮,出身不凡,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厮。云玉蝶一时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便问道:“公子是?”
“真是你啊,刚在二楼,匆匆看了一眼,还以为看错了,我是尹文轩,还记得我吗?”尹文轩站在瑶宫音门口,面露欣喜。
“原来是你啊。”云玉蝶行了个礼。
云玉蝶带着帷帽,尹文轩看不清她的表情,他上前几步,问道:“妹妹也是来看戏的?”
云玉蝶不语,点点头,转过了身继续向前走着。
“还记得少时在南阳城,我们也经常一起去听戏。”尹文轩回忆昔年,一边走一边说:“漆彩云不愧是华彩堂的当家花旦,唱法身段俱是一绝,尤其是最后那水袖一甩,没几个能做到她那样的,比南阳城的花旦们更为出彩。”
“探花郎今日怎如此有空,得闲来看戏?”
尹文轩望了望她,转过头道:“难得一日休沐,听说今日瑶宫音有新戏开唱,便过来看看,倒是没想到能碰到妹妹。”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说来也是民女的福气,出来看戏却能碰着探花郎,难为探花郎还记得民女。”
若说刚才那句“探花郎”多少有些揶揄,此刻连着两个“探花郎”就更为讽刺。尹文轩怎会听不出言外之意。
尹文轩转过身子,俯身看着她道:“我心里可是一直装着妹妹的,只是妹妹回了上京,我又跟着父亲四处辗转,故而一直不得相见。如今考上探花,这才定居上京,没有第一时间来见妹妹,妹妹莫怪。”
云玉蝶心里高兴,面上不显,说道:“民女哪敢呢,您可是翰林编修。”
尹文轩岔开话题:“妹妹还想去哪走走看看?”
“去看看新出了什么话本子吧。”
一行人来到墨香斋,蔡掌柜立马迎了上去:“二位贵客,今日小店有刚上新的话本子,二位里面请。”
蔡掌柜一眼便瞧出尹文轩乃当今探花郎,是以,他对二人十分热情。一进门,蔡掌柜原想邀请二人去里间的,云玉蝶摆摆手表示不用,在店里翻看了起来,问了一句:“今日上新的话本子是哪本?”
蔡掌柜麻溜地从一群人围着的地方拿起两本册子,取了一本笑着交给云玉蝶,“姑娘,正是这本《浮生记》。”另一本则点头哈腰地交给了尹文轩。
云玉蝶翻看了几页,觉得有些意趣,同别的话本子不太一样,问道:“可完结了?”
“未曾,现在这册是上册,过两日就上新下册。”
云玉蝶当下便决定要买回府慢慢看,示意溪月付钱,正当溪月要付钱的时候,尹文轩一起就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