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洪才这个孩子今年才十五岁,若是点中会元的话,也算是一桩美谈。
燕地这边考生的成绩一般都比较差,每次殿试送好些人到南京那边去考,但是成绩都不太好,能考中进士的人寥寥无几。
祖洪才这个好苗子若是给他点成会元,再把他认真努力地培养三年,下一届说不得能在南京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考中一个进士,为燕地争争光。
可让人忧虑的是,所有前三名的卷子都要被张榜公布出来,并且收录成册子在官府当中发行,很多人能看到他们的卷子。
若是点了祖洪才做第一名的话,会被很多人盯着问他的这篇策论。
既然没有实践过,他这样写能不能堵得住天下的悠悠众口?
关书达大人再反复斟酌了其他二十九份卷子。
那些人的年纪都比祖洪才要大。毕竟能考到这个水平的人也差不多都三四十岁了,唯有一个最年轻的人苏木栖今年二十五岁,但也比祖洪才整整大了十岁。
关书达又将苏木栖那卷子拿过来看了看,他第一卷答得与祖洪才不相上下,说明他的学业水平还是过硬的。
第二卷答得就要比祖洪才要差一些,但水平也相近了。
第三卷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出错,但是胜在稳妥。
于是关书达心中叹了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内心中最想要的排行,忍痛把自己最看重的祖洪才放到了第二名,把二十五岁的苏木栖调在了第一名的位置。
然后关书达将自己选出来的其他八名的卷子也一同拿上,去面见燕王了。
关书达心中想到,即便祖洪才没有考中会元,但亚元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十五岁的亚元若是得了自己的推荐,应当也可以在燕京城里的太学念书,三年后,祖洪才还是有希望去南京城里考一考试的。
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二名,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即便有人提出祖洪才这个策论不符合实际,是他现编出来的,但他只得了亚元,应当争议不会很大,至少不会像他得会元那般争议的。
燕王认真的看了前面十人的卷子,然后笑着对关书达说道:“书达,你的眼光怎么也缺了一些锐气?明明不管怎么看都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祖洪才的卷子更好,为什么只给了他第二名?”
关书达不敢说话辩解,只一味的在燕王面前认错,心中却为祖红才有些担忧。
燕王还是信任关苏达的,对他提出的十个名次当中仅仅改动了一处,将祖洪才提到了第一名,苏木栖调整到第二名,剩下的三到十名还是按原来的顺序都没改动过。
关书达心中叹了口气,不知道这样的改动对祖洪才来说是福还是祸?
但燕王爷既然已经拍板定下来了,他便不会再多说什么,而是组织人手去张榜公布成绩了。
很快,考试成绩便公布在清河府衙面前,衙役们也敲锣打鼓着到张家的侧院来报喜。
祖洪才等人收到这个喜讯自然是开心得很,便是张家都与有荣焉。
张老爷非常的知情识趣地让人拿了好多赏钱来,打赏这些衙役。
正好在这时,张家派到府衙门口去看榜的小厮也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涨红了脸,兴奋地喊到:“中了!中了!”
张逸晨说到:“你回来得太慢了!我们早就知道祖贤弟考中会元了,你怎么回事?跑得比衙役们还慢?”
那小子厮裂开嘴笑道:“少爷,柤少爷中了会元,但是你也中了举人啦!
小的将榜全部看完了,少爷你的名字赫然在榜上,此刻小子要改口叫您一声举人公了!”
张逸晨闻言兴奋得在那里一蹦三尺高,喊到:“中了,中了,我中了!”
张老爷闻言也是兴奋得不行,让人拿了银钱来赏给这个报喜讯的小厮,同时对自家所有的丫鬟、小厮马都给了赏钱,让大家一同乐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