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记者为您插播一条最新报道:
我市昨日出现为首第一例精神癫痫患者,滨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厅内信息素含量严重超标!]
[滨海晨报快讯:市一院惊现首例“信息素过载型精神癫痫”患者。
撰写人:本报记者林晓薇
昨日(04月27日)上午11时许,滨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缴费大厅发生一起特殊医疗事件。一名22岁男性Omega在排队过程中突发“信息素过载型精神癫痫”,成为本市首例因人群密集信息素导致的神经系统急性病症案例。
据目击者称,该患者发病时突然出现瞳孔放大、腺体温度异常升高至41.3℃等症状,随后发生剧烈肢体震颤并丧失空间认知能力。
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明远带领的ABO专科团队迅速启动“三级信息素隔离预案”,将患者转移至负压隔离舱进行紧急处置。
“这是信息素交叉污染引发的神经传导紊乱。”ABO信息素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江楚云教授解释,“当密闭空间内同时存在超过三种高浓度Alpha信息素时,部分Omega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类似计算机过载的防御机制。”
据悉,事发时缴费大厅信息素浓度峰值达到危险阈值3.7μmol/m?,超出安全标准2.8倍。
院方已在各窗口增设信息素分流屏障,并提醒易感人群错峰就诊。
值得关注的是,患者手腕佩戴的最新款信息素监测手环未发出预警,暴露出民用级设备在复杂信息素环境中的监测盲区。
市卫生局宣布将于下周启动公共场所信息素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拟在交通枢纽及医疗机构加装军用级嗅探器。(报料热线:400-178-XXXX)
独家提醒您:点击A3版继续阅读——【信息素过载症候群】的自检方法与新型抑制剂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梁知远靠在窗边,手机熄屏后被放在窗台上,他静默着注视病床上的人。
显而易见,沈叙白是这次突发事件的唯二受害者,其余人撤离的比较及时,都躲过了一劫。
沈叙白当时在墙角吸入了过量的信息素,基于排斥反应他也收到了不小的牵连,那个omega的信息素内还含有某种会刺激出并发症的物质,沈叙白险些没捡回一条命。
梁知远捡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一旁的病床上安置着从后门送进来的祝禾棠,两人都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
梁景行一直和他哥保持着视频通话,张伯带人在人民医院后的花园坐着,神情凝重且肃厉。
接电话的不是林默缄,而是另一位同事,上来便告知他,“默缄他出去忙了,不知道是什么事,刚刚急匆匆来办公室取了东西就走了,去哪里我们也不知情。”
张伯谢过他,抄起手机就往地上砸,不过好在沈叙白捡回了一条命,被抢救回来了,梁景行努努嘴,和老牛一样咀嚼着嘴里的酥饼。
阮清晏紧急赶过来,一样进不去,和两人坐在一起吃闭门羹,她丧气得很,但张伯在一旁,她把一肚子的丧气都咽了回去。
“叔,怀谦和叙白两个孩子怎么样了?”阮清晏看到了今早的新闻,想必沈叙白的情况很危险。
张伯拉着脸,目不斜视,“知远不说,八成是怕咱们担心。你都来了,默缄那小子还不到!我真是老眼昏花,看错了人!”
他拍着自己的脑门,梁景行把酥饼递过去,“别气了,我哥没说什么那就是暂时安全了,不用手术那证明情况稳得住,您老人家别太着急,饿不饿?我出去给你买个酥饼吃?”
张伯耸肩,不想他碰到,“要吃自己吃,你心大我没你心大!”
梁景行落寞地看着酥饼坐回去,嘟嘟囔囔着,“不吃就不吃,说我心大干什么?我也被吓到了。”
他垂头看了眼屏幕里的梁知远,没有烟的模样,极为烦躁,额角和手臂的青筋都隆起,看起来阴郁又低靡。
“哥,你饿不饿?”他问。
梁知远摇头不作声,他捏着空了的豆浆杯扔进垃圾桶,抬脚走出病房,“你和张伯都好吧?”
梁景行点点头,又抽空瞥了眼张伯,小声说,“老实说,我觉得张伯不太好。又来了一个姐姐,看起来挺着急的,张伯还没跟我介绍那是谁。”
“那就别管。”梁知远眉间的烦躁褪下去,接着梁景行的话,说,“行行,你一会儿带着张伯回家,警察那边立好案你还要过去,一会儿送不了张伯。”
“啊?”梁景行想了想,是那么回事,他说,“不是还有那个姐在呢吗?”他拿远手机仰头,“姐,你会不会开车?打车也行,只要是能回小区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