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女士开始怀疑,路悠悠是不是哪根弦搭错了?
“悠悠,结不结婚的都是其次,等后面年龄越来越大,你再想要孩子,生孩子就难了。”
“养大一个孩子多不容易。”路悠悠试图让何女士回忆往昔,“你看小的时候,我爸总是出差,一去就是半个月。你又得去学校上课,又得一个人带我和我哥两个人,衣食住行,报兴趣班,辅导班,天天接来接去,忙得都成陀螺了。”
“我那时候练钢琴练得手都要断了,到头来还没坚持下去,现在基本上碰都不碰,你还不如给我买一台相机,这样我现在还能用得到。我哥又那么叛逆,高中就辍学,没少让你操心,好在现在是有了自己的服装公司,自力更生。我们两个都不用你操心了。”
“我光是想想这些都头疼,你再让我亲身体验去养一个孩子,我真的不行。”
路悠悠这么一段话说下来,还真有点“打动”到何女士的意思,她垂下眼睛,注视着光洁的桌面,陷入了过去的回忆里。
“你和你哥你们俩能好好的就行了。”
路悠悠立刻如蒙大赦,“走吧,咱们先去吃饭,再把你看中的那款包包拿下。”
开车把何女士送回家,路悠悠转向公司的方向,最近各个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她过去也就是看看进度,把积攒的待处理的文件整理签字。
公司选址在市中心一栋颇具设计感的独立办公楼内,玻璃幕墙与钢结构的外立面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现代感。
公司名为Observer,汉语翻译过来是观察者,在业内以高水准的商业摄影和纪录片制作闻名,合作客户涵盖国际奢侈品牌、一线杂志以及自然探索频道。
办公区采用开放式布局,挑高的空间里悬挂着巨幅摄影作品——北极极光的流动绿影、埃及金字塔的黄昏剪影、长白山雪原中东北虎的锐利眼神,这些路悠悠亲自拍摄的代表作无声彰显着公司的专业实力。
后期制作区配备顶尖的调色设备和数台高配置工作站,而器材室里陈列的哈苏、徕卡等专业设备,则如同精密仪器般被精心养护。
公司规模约五十人,分为创意策划、拍摄执行和后期制作三大团队,成员多是业内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剪辑师和视觉设计师。
尽管业务繁忙,但公司氛围并不紧绷,在路悠悠推开门进来之前,大家都有说有笑的,直到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笑声戛然而止,大家再次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都知道:
路老板看上去挺温柔的,平时也很关爱员工,但是绝对不会跟员工走得太近,私生活保密程度堪比“国防信息系统”。而且一进入工作马上进入高效状态,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开小差。
所以每次路老板亲自跟项目,全都得打起精神,十天的工作就要十天完成,能提前完成当然更好,反正一天都不能多。
另一位“工作狂”此时正迎面向路悠悠走来,这是她的秘书曲项。
“路总。”她抱着文件和路悠悠打招呼。
随后两人一起走进路悠悠的独立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在走廊尽头,是整个公司里视野最好的地方,一整面落地窗正对城市天际线,她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台MacBook Pro,还摆着几台老式胶片相机,那是她刚入行时的收藏。
“路总,纪录片《长白山生态图谱》的粗剪版本比预期提前两天完成,这次拍摄涉及到我们的核心技术展示和后续参加评选。但自然频道制片人刚刚发邮件要求增加雪豹夜视镜头的章节。”
曲项将平板电脑转向路悠悠,屏幕上是分镜脚本修改标记,“他们希望用这段素材替换掉原定的紫貂觅食片段,可我们…根本没有雪豹的夜视素材。”
打开的电脑上切换呈现了他们现有的素材和粗剪成片,鼠标滑动在垫子上发出轻微摩擦声,按动的声音间断响起,路悠悠看着这些不同视角里出现的动物,“那就再去一次。”
“好的,我安排团队里的…”
“不用了,我亲自去。”
“路总,我再把您放到野外去一次,阿姨能抱着炸弹来和公司同归于尽,您信吗?”
路悠悠丝毫不介意何女士来炸公司,只要她的耳根子能落个清净,“最近,她给我找相亲对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不知道她从哪里淘来的,什么老古董、洋玩意儿都有,我得出去躲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