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潘妤下意识看向对面正准备拿刀杀自己的虞千秋,发现他也有点懵。
估计脑子里也在疑惑,三千良人怎么就反了呢?
你可以是死士反了、护卫反了、禁军反了,那些以色侍人的良人……怎么反?拔簪子反吗?
潘妤趁虞千秋愣神悄悄后退,同时用余光寻找逃跑路线。
谁知她刚退两步,后背就被虞成安的刀抵住:“娘娘想去哪儿?”
虞成安的话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潘妤身上,潘妤干笑否认:
“没想去哪儿。只是觉得王爷不该这么着急就杀了我。”
虞千秋冷哼,对虞成安下令:
“此处有我,你出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虞成安收刀领命退下,虞千秋才继续持刀逼近潘妤
“潘远山连信都本王的信都不接,便是不在乎你这个女儿的生死,他都不在乎了,本王难道会在乎?”
潘妤心慌意乱,强自镇定:
“王爷只知道他未曾接信,又何不想想,他为何不接?”
虞千秋凝眉审视潘妤:
“难不成你想告诉本王,他不接信才是在乎你这个女儿的表现?”
显然,他的这个猜想连他自己都不信,看向潘妤的目光越来越冷。
潘妤头脑风暴,积极自救:
“并非如此。我父亲确实不在乎我的生死,但他也不想别人说他对女儿见死不救,所以他才不接信,给他的道德名声留了条后路。”
潘妤的理论让虞千秋暂缓逼近:
“后路?”
“没错!”潘妤见有成效,一鼓作气将后续道理说出:“正是后路!”
“在世人质疑他为何对女儿见死不救时,他只需一句‘我不知’就能完美推卸掉责任!那时世人只会说王爷心狠手辣,滥杀无辜,却无人会责怪我父亲见死不救。”
虞千秋哪会看不出潘妤在狡辩,但内心深处却依然觉得她说得有点道理,便想继续听听她还有什么想法:
“所以呢?这些都不是让我不杀你的理由。”
“我知道!王爷自然可以杀我,却未必一定要此时杀。”
潘妤咽了下干哑的喉咙,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爷可以暂时留我一条小命,等两军真正对峙时再将我推出去,众目睽睽之下,潘氏女命在旦夕,潘氏若是不相救,自会落人口实。”
“王爷有所不知,我爹那人最是虚伪重名声,他可以悄悄的推辞,却不会当众不顾我死活,届时他若想保住名声,就算再不愿也不会当众弃我不顾,届时王爷不就可以用我谈条件了?”
潘妤为了小命,做出了‘最中肯’的建议,只希望虞千秋能采纳,至于她真正被推出去,潘远山会不会为了名声想法子营救,已经不在她能考虑的范围了。
先把眼前的杀机糊弄过去再说。
不知是发觉潘妤的建议不错,还是潘妤直言潘远山虚伪的话,说中他的心怀,总之,虞千秋竟真的冷笑着将佩刀收入刀鞘。
“你真不愧是潘家人。连自己的父亲和家族都能背叛。”
为了活命,上赶着当人质的行为令虞千秋不耻,却也没有否认,潘妤说得不错。
现在杀她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
“来人!”
虞千秋对殿外大喊一声,很快进来两个禁军守卫,只见虞千秋指着潘妤,对他们下令道:
“将皇后娘娘绑到宫门上方,让天下人都看看他潘家有多无情无义!”
潘妤如遭雷击,不是大哥,会不会太着急了?
“王爷三思,若是不相干的人将我一箭射死,王爷还怎么跟我爹谈条件?”
虞千秋面上现出狞笑:
“你的生死无所谓,只要本王目的达到就成。拖下去!”
两个禁军过来将还想劝说的潘妤拖出殿去。
**
两队禁军将潘妤围在中间,押送她去宫门。
宫外情形如何潘妤不知,但看情形宫内应该还在禁军的控制之下。
大概因为后宫良人突然向宫门暴起,想与叛军里应外合,后宫的很多禁军都被临时抽调去前面支援,后宫这边反而没留多少禁军巡逻。
潘妤边走边打量黑黢黢的四周,估算着自己今夜存活的几率。
很可惜,除非现在有天降神兵来救她,否则怎么算都是必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