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廷也就明白了,顺便提出谢母邀请她去住一阵。
顾清音楞了楞,有必要么?
谢正廷:“别的我也帮不了你,万一对方回过神来或是死缠烂打,你一个女孩子容易吃亏。再说,就算没有这件事,爹娘也是要来接你的,他们与顾叔顾婶那样要好,见你孤零零一个人总是不落忍,你就去住一阵,权当只是让他们安心。”
顾清音心中感动。
谢正廷句句都在为她考虑,再推辞就显得不知好歹了。
何况谢正廷说的是对的,离得近,接触的可能性会大,万一被萧惟凛看出端倪。
顾清音同意了,又道:“关于经营铺子,我一窍不通,正好可以多多请教伯父伯母与谢大哥。”
她也想通了,在家里枯坐,很难发现真相,还不如离谢家近些,边看边做打算。
说定了,顾清音就去简单收拾,留谢正廷自己在书房里等。
发现顾清音竟然带了笔墨,谢正廷露出惊讶的表情。
顾清音微笑解释:“我没有别的消遣,闲时写写字打发时间。”
这一点她说的是真心话,她这个人性子比较沉闷,不擅长交朋结友,遇见事了只能靠自己琢磨,从那些过去的人的事迹里找解决之法,靠写字练字静心。
谢正廷了然,接过顾清音手里的笔墨,带着锦瑟一行三人离开顾家。
*
另一边,既然决定看在顾清音的面子解决谢家的事,萧惟凛找来杨垦商量。
杨垦很震惊:“殿下打算对卢知州下手?之前不是说先静观其变?”
萧惟凛突然觉得杨垦有些呱噪。
兴宁府最早开始改田为桑,但兴宁府并非他的势力范围,他原本不打算现身。
理由很简单,人很奇怪,常常会因为立场与喜好的缘故,哪怕明知对手是对的,也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他想改进新政,但兴宁府暂时并非他的势力范围,容易遭到三皇子同六皇子的反对与阻挠。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有必要为了彰显存在为改进新政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他的计划是从旁帮焦充完善新政,并借焦充之力在兴宁府这边推广。有了兴宁府这边成功的例子,其他州府推行起来会更加顺利。
毕竟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等江南的百姓过好日子,自然有人传颂他的功绩。
至于卢修平,已经调查过此人,除了推行新政时颇为激进,有些贪财,倒也没有大的过错,在新政面前可以将他放一放。不过,妻妹的夫家在卢修平的任上出事,那就得管一管,最好在他离开兴宁府前往江南其他府之前杜绝后患。
萧惟凛不需要和任何人解释,公事公办道:“你派人跟着卢修平,看他和哪些人来往,然后事无巨细禀告于我。”
杨垦懂了,殿下已有决断,于是不再追问。
*
说好今日休息,杨垦计划带着杨垦夜游江城。
到了傍晚,一行人收拾妥当出门。
既是夜游,重在闲适轻松,萧惟凛决定步行,只带了听风和杨垦,余礼顺带了四个侍卫在暗中接应。
出了门,萧惟凛下意识看向隔壁。
巧的是,隔壁的大门也几乎同时打开,他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萧惟凛给杨垦使了个眼色。
杨垦会意,笑着唤了声顾姑娘。
原本侧对着杨垦的顾清音神色一僵,给并排的谢正廷使了个眼色。
锦瑟还记得顾清音交待她的,不让萧惟凛看见她,不动声色转身,低下头。
顾清音暗吸一口气,转身,微笑开口:“杨公子。”她同时看到了杨垦身边的萧惟凛,一视同仁打招呼:“萧公子。”
心里有数后,谢正廷脑中也有了应对之法,跟着顾清音看向二人。
杨垦知道萧惟凛对顾姑娘格外关注,知道他也好奇,看向谢正廷疑惑道:“这位是?”
顾清音无法忽略萧惟凛探究的目光,脸上还保持着甜美的笑容,向两人介绍:“这是谢家商行的谢大公子。”
谢正廷记得顾清音的交代,同两人相互见礼。
萧惟凛暗暗点头。
谢家商行在当地也算响当当,谢大公子生得高大俊朗,看起来也稳重踏实,同妻妹站在一处,倒是般配,就是门第稍微差些。
杨垦看到背对着的丫鬟和杨垦手里的包袱,好奇:“顾姑娘这是打算出门?”
顾清音点头:“受谢伯母相邀,去谢家住一些时日。”
萧惟凛闻言皱眉。
商家重利,有时称得上不知礼。
顾、谢两家虽有婚约,毕竟没有行过大礼,她姐姐是个最重规矩与体统之人,她一个小姑娘这样住过去,她姐姐怕是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