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碧霞也教童念问好。
“七奶奶中秋节好!”
一家人一完成社交寒暄立刻骑走,不多做交流,童嘉明骑车的速度都快成残影了。
平时各家只顾自己,一听到有人挣到钱,还不是都围上来。
就算童嘉明骑得快,还是不断有人在打招呼。
“唉,大家中秋节快乐!”童嘉明统一回复。
他可不要一家家去回,这样晚饭都不用吃了。
童家村上一次分地时还按每户男丁数量分,童念家分到了三块地建房,爷爷奶奶一间,她爸童嘉明和小叔童昭明各一间。
她爷爷那间从爷爷出生后就一直住人,是前几年童念太奶奶在房里终老才空了出来,没人住加上年老失修,破败得厉害。
另外两间是童嘉明两兄弟结婚前才建的,差不了几年,但一看就知道哪间新哪间旧。
陈秀兰童国邦住在童嘉明房里,童昭明陈香玲夫妻住那间更大更新的。
因为不住村里,陈秀兰也没硬性要求大儿子上交多少工资,童嘉明身为长子也不想计较母亲不太出格的小心思。
他和姐姐童爱华都上小学了,小弟童昭明才出生。而且陈秀兰那年意外摔倒早产,让童昭明一生下来就身体不好,体弱还带哮喘。
幸好不严重,陈秀兰也是个负责任的。
童国邦不是个顶事的人,陈秀兰从此时时刻刻要照顾幼子,求医问药还要耕田干农活,看管两个大的时间几乎很少。
虽然血缘血亲天生是亲人,但感情也是要时间处出来的,何况人的手指天生就有长短。
童嘉明不是没有怨忿过,可做父亲后,才知道养孩子的困难,他没有立场指责一个想拯救孩子的母亲。
“妈,大伯、嫂子和念念回到了!”挺着肚子坐在门口缝小孩衣服的陈香玲一见到他们就喊道。
陈香玲穿着宽松的孕妇装,人不高状偏瘦,衣服看着大了不少,像是快生的孕妇穿的,穿在她身上松松垮垮。不时要下地种菜,她的肤色偏黑,剪了一头短发,苹果脸五官清秀,和日后童念印象里妆容精致的样子相差甚远。
她和童昭明是初中同学,又是陈秀兰娘家村里的人,两人常来常往,初中一毕业就住一起,今年怀上了不得不赶紧摆酒过明面,没到领证年纪,但村里挺常见的。
“哥、嫂,我来帮你们拿东西吧,你们抱念念。”童昭明听到声音也走出来了。
他穿着白色翻领的的确良衬衫,高高瘦瘦,样貌帅气但有点驼背,头发是童家男人标志性的自然卷,不剃毛寸就像爆炸头,显得头大身小,怪里怪气的。
“先别进去,你头发怎么弄成这样?工作很忙吗,剪头发都没时间?”
“我头发…哥,还别说,最近我们老板不只想修车,还想卖车了!”
“卖车?自行车还是什么车?”
“听强哥说是摩托车,哥,成千上万的车!”
最后一句说得越来越低。
童昭明对比他哥就是个学渣,一读书就嚷嚷头疼,陈秀兰哪里舍得让这几年健健康康的宝贝儿子再生病,初中毕业就初中毕业,反正还有两哥姐帮衬。
可镇上哪有那么多岗位?
童昭明在乡下晃荡两年,才走姐夫的关系进了一家修车铺,铺子在工厂比较多的南城区,开在主路上。离短线公交出现还有很多年,工人上班多骑车,有钱点的骑摩托车,镇上的大货车比小轿车常见得多。
修车铺生意不错,这份工作很抢手的。
两兄弟说得小声,童念还是听到了,从小她的耳朵就特别灵。
卖摩托车?
原来她小叔做销售的第一步是从这里开始。
未来一两年还不明显,等90年代过半,摩托车到处可见,开摩托车载客更是挣钱行业。
童昭明生来也是带点运气的。
这顿中秋饭除了姑姑童爱华没空回来,大家都挺满意的,有鱼有肉,满嘴流油。
童念她奶陈秀兰还主动问过节后什么时候再做生意。
所有人顿时都看向叶碧霞。
自从结婚后,叶碧霞还是第一次这么被全家人看着,她努力咽下口中那口饭,停顿几秒。
“平日集市人没那么多买不好,而且我还要上班,等周末我再做。”
陈秀兰有点不得劲,但大儿媳也说得对,平日里她还是去卖半天菜吧。
两个儿子结完婚又建新房后,童家彻底没钱了,陈秀兰想能多赚就多赚一点。
陈香玲一边听着没出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嘴唇张了闭闭了张,最终还是泄了气。
只有三个男人听了没多少想法,继续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最小的童念坐得最矮,眼珠子左转转右转转,所有人的神情都落入她眼中,最后她把视线落在陈香玲的肚子上。
不知道这辈子,还是不是那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