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童念提醒叶碧霞的,而是叶碧霞和乔芳芳早几天商量好的。
其实预售在他们镇上不算稀奇,清明时节谁家不提前定乳猪或烧鹅,不然当天连鹅屁股都抢不到。
市场铺子还没到手,可乔芳芳也不想做个闲人,她做饭不行,就负责联系养殖户,向他们买鸡鸭,预售这事也是她主要操办,登记客户、发凭证券……乔芳芳虽是第一次做生意,但她见过不少世面,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
终于能把孩子甩给丈夫陈立海,她越工作精气神越好。
叶碧霞在市场卖了一段时间熟食,口碑有了,顾客的信任度也上来了,加上童家是本地人,不怕找不到人,大家才敢提前给定金。
春节团年饭是笔大生意。
叶碧霞还特意找戴春花来帮忙,戴春花一直有重视自己的厨艺,学校饭堂的好名气还在镇上小范围传播开来了,帮忙处理肉类、炸东西对她来说再简单不过。
“真没想到,现在是你雇佣我帮忙了,让我过年小赚一笔!”戴春花调侃道,手里干活却没停过。
叶碧霞对自己人向来大方,除了工钱还特意留多一只卤鸭告诉戴春花晚上带回去。
她们还按正规流程,主动找到卓文清校长借用学校的饭堂,不对,是租用。
处理的鸡鸭鹅太多,家里小厨房实在不好放。
叶碧霞之前对卓文清带着学渣看学霸的滤镜,尊敬但不敢接近,但卓文清居然给她送学习资料了!
是童嘉明从深城带回来的,在回来那天卓文清亲自到车站给他。
“我去问了一下成人高考需要准备什么书,刚好我丈夫有同学就是培训这个的夜校老师,他送了很多资料过来,童老师你都拿回家吧。还有这是我在深城的电话,今年我们接了老人在这边过年,春节都不在镇上,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我……”
童嘉明回来那晚差点忘了自己扛了一路的麻袋,在叶碧霞帮他收拾行李袋,问起那麻袋里装什么才猛然记起来。
他可买了不少衣服当礼物呢!还听从同行女老师建议,给妻子多买了丝巾,给女儿多买了小挎包。
童念没想到今年拒绝的新衣服,最终还是被童嘉明买回来了。
虽然中规中矩,但价格确实比集市上便宜不少。
……
因为卓校长的热心赠书,她不仅在叶碧霞心中的地位更高了,距离感还消除了,二十五岁的叶碧霞甚至把她当成了异姓大姐。
即使在心术不正的人看来,童家和卓校长有金钱交易,但叶碧霞就是不怂,她不可能因为一些流言远离良师益友。她借乔芳芳家的固话主动致电卓文清,和卓文清说明情况,想要租用学校食堂。
卓文清处事不死板,马上安排负责人事财务的江副校长和她交接。
能用假期闲置的食堂厨房为学校挣一笔经费,江副校长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当年为了拨款建食堂,学校操场都推迟了整整一年才能开工。
最后,叶碧霞很顺利地拿到租用学校厨房一周的条子,大年三十到初五的订单不愁没地方做了。
童家一家三口、戴春花、乔芳芳五人齐上阵,戴春花和叶碧霞是大厨,其他人帮忙打下手,陈秀兰今天要在村里忙着,蔬菜也是看守鱼塘的大叔一起送来的。
乔芳芳已经和预定的客人约定好是上午还是下午拿货,他们跟平时一样出两次摊就行。
只有戴春花需要留守厨房,控制东西卤制的时间长短。如果东西卖得极好,童嘉明会骑车赶回来,和她一起提前处理食材。
童念的强烈恳求,也为自己赢得了熟食摊招财童子的“职位”。她也爱挣钱滴,怎么能不参与到母亲的挣大钱时刻?
“陈阿姨是吧,卤鸡和炸小鱼各一份,我找你两块三毛!”
“芳芳姨,三毛。”童念背着新挎包,包里全是小于一元的零钱,被她从小到大整整齐齐叠好了,硬币被她放进包里的小袋。
“李大叔你也过年好呀,想加一袋卤花生对吧,没问题!”
“对对对,春节期间,买东西送蛋散,多买多送!”
为了吸引顾客,叶碧霞还专门做了一箩筐的炸甜蛋散,镇上过年常吃的经典炸面食之一,上面还撒了黑芝麻,“嘎嘣”一口咬下去,酥香薄脆,甜蜜入心。
童念非常喜欢,炸面食她就喜欢薄脆如薯片的,或者外酥里糯的,数钱数无聊了,她就用筷子夹蛋散吃,咔擦咔擦地,像只掉进油缸的小仓鼠。
买一块钱送五块蛋散,两块钱送十块,以此递增。别说,还吸引了不少新客。
海和镇客运站。
一辆载满人回乡的大巴正要驶入客运站,微微变形的轮胎意味着它背上了过于沉重的“包袱”,仔细一看,大巴上两排座位的中间过道还坐着不少人。
童爱华就是其中之一,她护着女儿坐在铺了报纸的地上,尽量不挪动地坐了两个小时,怀里的小人儿才能乖巧地坠入梦乡。
“琳琳,到外婆家了,要起床了。”童爱华轻轻拍打女儿睡得红彤彤的脸颊,柔声催促。
小女孩眉毛动了动,过了一会儿才缓缓睁开双眼,眼神迷蒙,还没有完全清醒。
“要准备下车了。”
童爱华扶着身旁的椅子慢慢抱着女儿站起来,看见熟悉的景色,本就带着血丝的双眼变得更红了。
她终于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