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站在河西走廊新立的据点之上,望着远处荒芜却已插上汉旗的大地,神色凝重。
“将军,长安城送来旨意。”副将匆匆跑来,单膝跪地呈上圣旨。
霍去病展开一看,嘴角微微上扬,“陛下褒奖我等此次河西之战之功。”
副将面露喜色,“将军此战威名远扬,实至名归。”
然而,霍去病心中清楚,危机或许就在暗处悄然滋生。
此时,匈奴营帐内,伊稚斜怒目圆睁,将桌上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
“霍去病小儿,毁我河西大好牧场,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伊稚斜咆哮道。
一旁的谋士哈达微微低头,眼神闪烁,“单于息怒,如今硬拼恐难敌汉军,须用计除去霍去病。”
伊稚斜深吸一口气,坐回椅子上,“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哈达上前一步,“可派顶尖杀手混入汉军营地刺杀,再用流言扰乱汉军军心。”
伊稚斜摸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就依你之计,定要让霍去病死无葬身之地。”
与此同时,长安的朝堂之上,保守派大臣们聚在一起,面色阴沉。
老臣王大人冷哼一声,“霍去病不过一黄口小儿,此次侥幸获胜便大肆宣扬,实乃目中无人。”
李大人随声附和,“是啊,若让他继续手握兵权,日后必成大患。”
张大人摸着胡须,沉思片刻,“我等需联名上书,弹劾霍去病,阻止他的军事之路。”
众人点头称是,开始密谋弹劾之事。
河西走廊的夜晚,月色朦胧。霍去病在营帐中挑灯夜读兵书,突然,一名卫兵慌张闯入。
“将军,营外来了几个自称是附近百姓的人,说是来感谢将军收复失地的。”卫兵说道。
霍去病眉头微皱,“如今局势未稳,不可大意。你带几个人仔细盘查,若有可疑立刻拿下。”
卫兵领命而去。不多时,卫兵又匆匆返回。
“将军,那些人并无可疑,皆是带着礼品前来感恩的百姓。”卫兵汇报。
霍去病站起身来,“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儿,几个身着朴素的百姓被带到营帐前。为首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跪下磕头。
“多谢将军为我等夺回家园,此恩大德,没齿难忘。”老者说道。
霍去病赶忙扶起老者,“保护百姓,驱逐匈奴,乃我大汉军人职责所在。”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人突然抽出匕首,向霍去病刺去。
霍去病反应极快,侧身一闪,躲过匕首,同时一脚踢飞年轻人。
“有刺客!”霍去病大喝一声。
营帐外的卫兵立刻冲进来,将刺客们团团围住。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行刺于我?”霍去病厉声问道。
刺客们咬牙切齿,却不肯说出幕后主使。
“哼,看来是有人不想让我好过。把他们押下去,严加审问。”霍去病说道。
就在霍去病处理刺客之时,一封弹劾他的奏章送到了汉武帝的案头。
汉武帝皱着眉头看完奏章,心中有些不悦。
“霍去病此次收复河西走廊,立下大功,这些大臣为何还要弹劾他?”汉武帝自言自语道。
身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或许是有人嫉妒将军的功劳。”
汉武帝靠在椅背上,沉思良久,“朕自会查明真相,不会让有功之臣寒心。”
河西走廊的局势愈发紧张,霍去病深知不仅要防备匈奴的再次进攻,还要应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将军,据可靠消息,匈奴又在集结兵力,似有再次进犯之意。”副将焦急地说道。
霍去病看着地图,手指轻轻点着黑水河的位置,“上次在黑水河大败匈奴,他们定是想在此处复仇。”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副将问道。
霍去病眼神坚定,“加强黑水河一带的防守,同时派人打探匈奴的具体动向。”
副将领命而去。霍去病走出营帐,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心中思绪万千。
“匈奴与朝堂保守派,这内外两股势力,都想置我于死地。但我霍去病绝不会退缩。”霍去病在心中暗暗发誓。
此时,匈奴的顶尖杀手们已经潜入了汉军营地附近。为首的杀手名叫阿力,他身材矫健,眼神冰冷。
“兄弟们,此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定要取下霍去病的首级。”阿力低声说道。
杀手们纷纷点头,隐藏在黑暗之中,等待时机。
而在长安,弹劾霍去病的奏章越来越多,朝堂上也开始议论纷纷。
一些大臣认为霍去病过于年轻气盛,行事鲁莽,不宜再委以重任。
但也有一些大臣为霍去病鸣不平,认为他战功卓著,不应被无端指责。
汉武帝看着满朝大臣争论不休,心中有些烦躁。
“够了!都不要再吵了。朕自会公正处理此事。”汉武帝一拍桌子,喝道。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汉武帝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朕决定派使者前往河西走廊,了解实情。”
使者领命出发,日夜兼程赶往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汉军营地,气氛紧张压抑。霍去病每天都在督促士兵们训练,加强防御工事。
“将军,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士兵们有些吃不消了。”一名将领小心翼翼地说道。
霍去病严肃地看着他,“如今大敌当前,若不加强训练,如何能抵御匈奴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