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青瓦闲敲竹马音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第14章 第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清蘅望着刘夫人眼角的笑纹,忽然想起谢昭然曾说,刘将军夫妇在他父亲战死后,将他视如己出。此刻元贞正趴在她膝头,用小手指着药箱上的银杏雕花,而刘元启正缠着芸香问京都的糖葫芦,帐中弥漫着沙枣酒的甜香与炭火的暖意,忽然觉得,这西北的军营,竟比想象中多了几分家的滋味。

“夫人,杏林阁的王医正求见。”周旭波的声音从帐外传来。沈清蘅刚要起身,刘夫人却按住她的手:“你接着哄元贞,杏林阁的事我熟。去年闹鼠疫时,我虽不懂配药,却知道哪些帐篷该熏艾草,哪些伤员该喝热粥——西北的女人啊,不会拿银针,也能拿汤勺救人。”

她起身时,胡杨木项链擦过沈清蘅的药碾子,发出闷闷的响:“对了,元启他爹总说,昭然这孩子倔,当年在陇右大营,为了等你的药箱,硬是扛着高烧巡了三天岗。后来药箱到了,他抱着箱子在帐外坐了整夜,谁也不让碰——”她忽然轻笑,“如今好了,箱子的主人来了,他这棵长在沙地里的胡杨,总算等到了能替他浇清水的人。”

目送刘夫人带着元启离开,沈清蘅低头看见元贞在她裙角画了个歪扭的铃铛——用的是她沾着朱砂的手指。帐外传来刘夫人与王医正的交谈声,虽听不清内容,却能辨出她条理清晰地安排着药材分发:“把防风草先给辎重营,他们每日在沙丘里走,最费腿脚……”

夕阳漫进帐中时,谢昭然带着满身风沙归来,腰间铜铃还挂着半片胡杨叶。沈清蘅刚要替他解铠甲,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躺着个木雕的小银铃:“刘夫人让匠人刻的,说给将来的小娃娃挂摇篮。”他耳尖发红,望着她裙角的朱砂印,“她还说,当年我在她家住,总把你的信藏在枕头底下,有次被元启翻出来,笑话我把‘蘅’字写成了‘衡’。”

沈清蘅摸着木雕铃铛上的胡杨纹,忽然听见帐外传来元贞的笑声,混着刘夫人教她念《千字文》的声音。远处杏林阁方向飘来艾草香,与沙枣酒的甜腻交织,竟成了西北独有的烟火气。她忽然明白,刘夫人虽不会医术,却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就像胡杨林需要根系深扎的大树,也需要在树下播种的人,而她们,终将在风沙中,共同织就一张名为“家”的网。

“刘夫人说明日要带我去看军眷们种的沙棘园。”沈清蘅将木雕铃铛放在案头,与真银铃并排,“她说那里的沙棘果能酿出比京都更甜的蜜,就像西北的风沙,终将把思念酿成最醇厚的酒。”

谢昭然忽然握住她的手,让两枚铃铛相碰,清越的声响惊起帐顶的沙燕木雕——那是刘夫人之子刘元启送的新婚礼物。他望着她眼中倒映的篝火,忽然轻笑:“当年在刘府,我总嫌她唠叨,如今却觉得,这西北的热闹,比京都的寂静更让人安心。”

夜风掀起帐帘,远处传来刘夫人唤子女的声音,带着西北特有的爽朗。沈清蘅望着谢昭然眉间舒展的纹路,忽然觉得,所谓归程,从来不是一人一马的独行,而是当你在异乡遇见像刘夫人这样的长辈,像刘元启这样的兄弟,像元贞这样的孩童,这片沙海便有了烟火的温度。而她的银铃与他的铜铃,终将在这些温暖的声响中,摇出属于他们的,永不褪色的岁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