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哈见康熙用完膳后心情颇佳,便借着续茶的功夫,轻声道:"皇上,科尔沁那边递了话,说是想送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入宫。"她边说边观察着康熙的神色,果然见他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蒙古诸部已经发现大清皇帝不喜欢他们的格格成为皇妃,所以都牟足了劲培养自己的儿子希望能让康熙将公主嫁过来和亲。
但是科尔沁不一样,现在的太皇太后是出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大清皇帝流着他们的血,所以科尔沁想延续这份荣光,即使已经送进来两位格格都不得宠,他们依旧想再送一位过来。
想到此处伊尔哈不禁叹息,之前的慧妃幼年入宫,还未成年便去世,被康熙追封为慧妃,还剩下的宣妃一直到康熙晚年才正式册封。
"臣妾想着,"伊尔哈将茶盏轻轻放在康熙手边,"满蒙联姻虽是祖制,但如今后宫已有宣妃在,再多位蒙古贵女..."她故意留了半句,让康熙自己体会。
康熙摩挲着茶盏上的缠枝纹,若有所思。自他父皇顺治开始,他们对蒙古妃嫔确实多有疏远。可科尔沁毕竟是皇祖母的娘家,直接回绝又恐伤了情面。
伊尔哈见时机成熟,便继续道:"隆科多今年十四了,论起来也是皇上的表弟。"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若是让他娶了这位格格,既全了满蒙联姻的旧俗,又..."
话未说完,康熙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是啊,隆科多既是佟家子弟,又是皇亲国戚,身份足够尊贵;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引起朝堂上的猜忌。
"科尔沁那边..."康熙仍有顾虑。
"臣妾打听过了,"伊尔哈早有准备,"这位格格是台吉之女,若能许以隆科多,想来科尔沁也会满意。"她没说的是,隆科多英俊挺拔,骑射功夫又好,最对蒙古贵女的胃口。
康熙忽然想起去年秋狝时,隆科多驯服烈马的英姿,不由会心一笑:"表妹这主意不错。"说着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朕明日就让礼部去办。"
伊尔哈低头抿茶,掩去嘴角的笑意。这一招既解了蒙古格格的困局,又给隆科多找了个能管住他的厉害媳妇——蒙古姑娘的泼辣,可不是李四儿之流能比的。最重要的是,将佟家与科尔沁绑在一起,将来无论朝局如何变化,都能多份保障。
月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画出斑驳的花纹。伊尔哈望着康熙离去的背影,心想明日得让琉璃准备份厚礼,给宣妃送去。这位蒙古妃嫔,想必会很乐意促成这段姻缘。
……
宣妃正在永寿宫后殿擦拭她那把祖传的蒙古弯刀,忽听宫女来报说皇贵妃驾到,惊得手中的鹿皮巾都掉在了地上。她第一反应就是公主们的骑射课出了岔子——莫不是昭宁那丫头又摔着了?还是纯禧练习射箭时碰伤了手?
"娘娘金安。"宣妃匆匆迎出去行礼,却见伊尔哈笑吟吟地扶起她,还让宫女捧上个精致的锦盒。
两人在内殿坐定后,伊尔哈开门见山:"妹妹可还记得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格格?"见宣妃点头,她继续道,"皇上打算让她与隆科多结亲,妹妹觉得如何?"
宣妃手中的奶茶碗一晃,险些洒了出来。她在宫中多年,早就看透了——自顺治爷起,蒙古妃嫔在这紫禁城里就是个摆设。太皇太后在世时还好些,如今她们这些蒙古女子,不过是维持满蒙联姻的体面罢了。她那位表妹若真入了宫,恐怕连皇上的面都见不上几回。
"娘娘此话当真?"宣妃眼睛亮了起来,连蒙古话都蹦出来了,"隆科多那孩子我见过,骑射功夫比我们科尔沁的儿郎也不差!"她激动地站起身,腰间的银饰叮当作响,"若能成,我那表妹就不用..."
话到一半突然哽住。伊尔哈了然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就不用在这深宫里虚度年华了。"她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对镶嵌绿松石的银镯,"这是给格格的见面礼。"
宣妃抚摸着镯子上熟悉的蒙古纹样,突然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娘娘大恩,科尔沁铭记于心。"
宣妃握着狼毫笔,在洒金笺上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她特意用了最庄重的蒙古文,字迹力透纸背:
【族长亲启:
此番皇贵妃亲至永寿宫,为隆科多求娶我部博尔济吉特格格。此子乃大清皇帝亲表弟,自幼长在御前,骑射功夫连皇上都称赞有加。更难得的是佟家门风严谨——皇贵妃亲弟隆科多,每日寅时便起身习武,午后必读圣贤书,连皇上赏的宴席都从不贪杯...】
写到这里,宣妃的笔尖顿了顿,想起前日远远瞧见隆科多在校场纵马奔驰的英姿。她唇角微扬,又蘸了蘸朱砂墨继续写道:
【其亲姐皇贵妃执掌凤印,深得帝心。格格若嫁入佟府,既全满蒙联姻之谊,又能常伴京师。妾身冷眼旁观,此等良配实属难得,望族长三思。】
最后一笔落下,宣妃又从箱底取出个绣着雄鹰的荷包,将信笺仔细装入。这是她入宫时带来的嫁妆,上面的鹰眼用金线绣成,在烛光下炯炯有神。
"去把前日皇上赏的东珠取两颗来。"她对贴身宫女吩咐道,"再包上那对鎏金马镫,一并送回科尔沁。"
待一切准备妥当,宣妃又亲自检查了三四遍。她知道族里那些老顽固最看重什么——特意在信末补了句【隆科多乃皇贵妃亲手教养,规矩比亲王世子还严】,这才用火漆封了信。
"记住,"她把信交给心腹侍卫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当面告诉族长,这位额驸可是能随时进宫面圣的。"说着又塞了块令牌,"就说是我说的,陪嫁要多带些草原上的良驹。"
望着侍卫远去的背影,宣妃长舒一口气。她转身看向铜镜中的自己——入宫十余年,眼角已有了细纹。若是当年她也能嫁到这样的勋贵之家,现在或许正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而不是在这深宫里数着更漏度日。
晚风送来阵阵花香,宣妃突然想起该去检查公主们的骑装。边走边盘算着,等婚事成了,定要让妹妹常来宫里走动。有这位科尔沁格格在,她们一起教导公主们也是好的。
……
既然涉及科尔沁的婚事,就不得不禀告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得知科尔沁要与佟家联姻的消息后,当即命苏麻喇姑将伊尔哈召至慈宁宫。老人家虽已年迈,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旧如鹰隼般清明,仿佛能洞穿人心。
"丫头,"太皇太后用蒙语缓缓开口,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佛珠,"科尔沁的姑娘是我的血脉,你可明白?"
伊尔哈恭敬地行了大礼,发间的金步摇纹丝不动:"老祖宗放心,隆科多虽年轻气盛,但最是敬重蒙古勇士。"她抬起眼,直视太皇太后探究的目光,"臣妾已与阿玛说定,佟家绝不插手小两口的事。"
殿内檀香袅袅,苏麻喇姑适时递上奶茶。太皇太后接过茶碗,突然问道:"若那丫头三年无所出呢?"
"那便五年。"伊尔哈答得斩钉截铁,"十年也无妨。"她向前两步,压低声音,"臣妾向您保证,只要格格能管得住隆科多,两人和和美美过日子,佟家绝不提纳妾二字。"
窗外的阳光透过琉璃窗,在青砖地上投下五彩光斑。太皇太后盯着伊尔哈看了许久,突然笑出声:"你倒是比你那个表兄明白。"她指的是康熙对蒙古妃嫔的冷淡,"罢了,这门亲事我准了。"
伊尔哈刚要谢恩,却听老人家又补了句:"不过你得答应我,将来那丫头受了委屈,可要直接来找你撑腰。"手中的佛珠突然"啪"地一响,像是某种警告。
"这是自然。"伊尔哈郑重应下,心想有太皇太后这句话,隆科多就算有贼心也没贼胆去招惹李四儿了。她甚至盘算着,等婚事定了,要让宣妃好好教教那位格格,怎么用蒙古姑娘的手段管住丈夫。
离开慈宁宫时,夕阳正好照在宫门前的铜鹤上。伊尔哈长舒一口气——这步棋总算走成了。有科尔沁和太皇太后撑腰,隆科多将来若敢胡来,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