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占据了上风,对于别院那位,她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因为现在这些都只是她的猜测,她太惊弓之鸟了。
如果他并未找到她,而她擅自查他,极有可能会被他顺藤摸瓜,查出她的所在。
*
远在千里的某处府邸,巡察御史李泰跪在地上,看着身边的仆从一个个倒在地上,没什么惊恐和害怕,正义凛然道,
“从异国硝烟里挣扎回国的质子,替大庆朝立下赫赫功劳,你甘愿做晋王的一只鹰犬嘛!助纣为虐,终不得好下场。”
燕绥的笑隐在斑驳的光影里,碎在地上,“既然李御史为如此忧国,今日,燕某就拿你头颅一用,全了你报国之情。”
燕绥拔出胯刀,冷冽的灯光一闪,李泰的头颅掉落地上,十五拿匣子装起来。
一行人走出府邸,燕绥接过锦帕擦拭干净手上血渍,吩咐句,“厚葬。”
初一上前,“主子,京城传来的消息。”
燕绥展开看后,嘴角轻笑,“定婚期,试喜服。我这位二侄子口口声声说不成婚,倒是又开了荤。”
十五出主意,“主子,要不要让咱们的人阻止他们?”
“请期路上拖一拖,不要做的太明显。”
燕绥利落地跃上马,看着黑漆前路,“就算她嫁给燕逸之,也只能是我的人。”
“回京城。”
*
屋门响动,翠竹推门而入。在没什么特殊缘由的日子里,陈婆子几乎不会来打搅陶夭夭,翠竹知道陶夭夭晚上经常睡不安生,也不会过早服侍她起床。
饶是日光已升,翠竹进屋看见陶夭夭坐在窗前,还是微愣一瞬,“姑娘,怎么起得这么早?”
“刚起。”陶夭夭掩下眼底的疲倦,不想让翠竹替她忧心。
翠竹为陶夭夭梳洗完毕,早饭正好端进来,陶夭夭没多少胃口,吃了几口便命人撤了。
她倚在贵妃榻上假寐,询问翠竹,“中午燕盼儿过来吃酒,菜色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除了时兴的几样小菜,今晨大奶奶那边新得了新鲜的牛肉,命人送了一些来,姑娘可否架在炭火盆上烤着吃?”
翠竹目光落在窗外墙角未化的一缕雪上,“听闻北方爱围炉煮酒,吃着烤肉赏着雪。不如咱们也效仿试试?”
“甚好。”这些陶夭夭从不过分介意。
得到应允,翠竹便出了门,独留陶夭夭一人休息。朦朦胧胧刚睡着没一会,就听见院子里人声熙攘,眼睫还未睁开,燕盼儿已经踏进屋里。
环顾一周发现陶夭夭的身影,立马扑过来,“这么好的天,你怎么睡上了。我带了新鲜的螃蟹过来,知道你八成愿意吃,让你尝尝。”
还没等陶夭夭说什么,她的小脸又垮下来,“可惜了,今日本想和你好好吃酒玩乐,来的路上碰见九思,他过来传话,说二叔中午也要来。”
陶夭夭慵懒的眼睫登时睁开,也跟着惋惜起来,“怎么都赶到了一块,我今日还约了锦绣坊的师傅过来裁衣,想让你与我一齐参谋参谋呢!”
陶夭夭朝翠竹使了个眼色,翠竹刚才还在疑惑姑娘根本没提请师傅到府的事,此时忽然明白过来,姑娘心里定然有了什么思量,悄声出了院子,又从府里的西角门拐出去,到锦绣坊请师傅入府了。
翠竹回来时,两位姑娘正在桌案前写字,见翠竹禀报锦绣坊的师傅在院外候着,请人进来。
锦绣坊来的是位女师傅,约么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一看便是在京城高门大户行走惯了的,一进门便行了礼,又恭敬地问起,
“府上的大奶奶已经知会过了,说是府上来了位温婉大气,极有气度的娘子,让我等这次来,除了做白狐皮,再给娘子添几件衣裳过年。”
“过年不到一个月了,来得及嘛!”燕盼儿疑问。
女师傅对答如流,“定然是先让绣娘和师傅将手里的活往后推一推,给娘子做出几件像样的衣裳送来先穿着。”
见日头将要正中,临近午饭时间,陶夭夭应下,让师傅量尺寸,“好,就如你所说。”
女师傅为她量了尺寸后,陶夭夭让翠竹端出白狐皮,“师傅,您看这个白狐皮做什么好?”
这是块完整的白狐皮,不带一点杂质的白,如落雪纯净,摸上去暖意融融,皮毛顺滑。
“这是上品啊!”女师傅见到如此品质的白狐皮也爱不释手,“京城各府的夫人姑娘得了这样好的白狐皮,多半会做成狐裘,既不破坏整块白狐皮,也更显华贵。”
闻言,燕盼儿都能想到那样的画面,肯定能让燕子荣的孔雀翎都颜色尽失,爽快道,“那就做成白狐裘。”
女师傅转眼看向陶夭夭等她表态时,陶夭夭却犹豫了,“可是,大奶奶说的是要将她做成锦袄。”
女师傅也犯了愁,有些怪自己多嘴,她知道燕府里大奶奶说了算,做成了衣裳报账时也要找大奶奶核对领对牌,才能拿到工钱。
这可就难办了。
就在三个人各自纠结的时候,燕逸之掀开门帘走进屋里。
先看到的是陶夭夭眉宇间拧成一个小山峰,似是有愁思和烦心事,又环顾一圈,看见另两个人也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出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三人连忙见礼。
待礼数周全,陶夭夭才一五一十说出难以抉择之事,
“二爷,您说这个白狐皮该如何处置呢?”
一双眼睛清亮,就这样一眨不眨地看向他,眼底闪动的莹光是对他的期待和信任,就这样毫无掩饰的流露出来,没有任何的隔阂与疏远,
就这样,极其郑重地,想听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