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写在最前面。”安绮雯当时的声音很温柔。
胡谣在答题卡上工整地写下论点。这半年来,她的笔记本已经摞了厚厚一沓,每本边缘都贴着五颜六色的索引贴,像安绮雯教她的那样。桌角放着一个用空的清凉油,薄荷味混合着试卷的油墨气息,成了这个夏天最鲜明的记忆。
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操场上的梧桐树叶子蔫蔫地垂下,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偶尔有风吹进来,带着灼人的热度,把课桌上的考卷吹得哗哗作响。
“还有十分钟!”监考老师擦了擦汗,提醒道。
胡谣的笔尖在纸上飞速移动。她突然想起去年秋天,自己还坐在靠窗的位置,时不时偷瞄后排打瞌睡的杨珩。
考试结束铃响起,胡谣长舒一口气。
胡谣回到教室,安绮雯立刻凑过来对答案,中性笔在试卷上点来点去:“你这个'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写得好,王老师最喜欢这个点...”
走廊上挤满了刚考完试的学生。周致远抱着篮球从她们身边挤过,身上散发着浓重的汗味:“热死了!这鬼天气还要训练!”
夕阳西下,两个女孩并肩走在放学的路上。胡谣的书包沉甸甸的,里面装着暑假作业和安绮雯给她的复习计划。路边的冷饮店排起长队,她们奢侈地买了两支绿豆冰棍,坐在公交站台慢慢啃。
暮色渐浓,路灯一盏盏亮起。胡谣把成绩单折好放进钱包,突然发现自己的指尖已经磨出了一层薄茧——那是这半年来疯狂刷题留下的痕迹。
回到家,姚春秀正在厨房熬绿豆汤。胡谣把成绩单递给她,母亲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敢接过来。
成绩单在几天后发了下来。胡谣——第21名,总分524。安绮雯的名字高居榜首,但她看起来比胡谣还高兴:“你看!我就说你能行!”
“进步了!”姚春秀的眼睛亮晶晶的,“我明天就去给安同学家送点自己炸的韭菜盒子。”
胡谣笑着摇头,走进自己房间。书桌上,那本被翻烂的《生活与哲学》静静躺着,旁边是安绮雯送的励志便签:“痛苦是暂时的,分数是永恒的。”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染红了远处的居民楼。胡谣打开窗,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楼下小孩玩水枪的欢笑声。她深吸一口气,从书包里掏出暑假作业——这个夏天,注定要在题海中度过了。
但此刻,她允许自己短暂地放空一会儿。524分,第21名。这些数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像是一把钥匙,正在慢慢打开某个被锁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