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昭失笑,这才想起来古代不比现代,深宅大院里的小丫鬟没有途径接触外面的世界,更遑论朝政了,问亲爹的幕僚还差不多。
便吩咐山矾:“既然姐妹们都去镇上,那你也去帮我买些胭脂水粉,再帮我打听打听可有什么有名的太监,再打听下新近可有什么选秀的传闻?”
山矾识字,又比山茶更便于打探消息。
这是要开始重用她了。
山矾不敢置信,看了顾一昭一眼,见她不像开玩笑,喜悦立刻从脸上流露出来,郑重行了个礼:“是,小的定不负所托。”
顾一昭浅浅一笑:“木兰一人又管账又管琐事,难免精力不济,我有心从你们几个中挑一个提成一等丫鬟,你知道这事便好。”
这是在提点职业前景。
果然山矾眼睛越亮,再告辞出门时甚至还多了一丝泪意。
大太太房里,大太太正手把手教导二娘子:“说起王芜和王曹两兄弟,倒也是跌宕起伏…… ”
王芜出身贫寒,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被十里八乡誉为天才,村人还给他起了个“王状元”的诨号。
也不知是不是伤仲永,后面他屡试不第,家财散尽,原本那些资助他的大户们也放弃了资助。王家父母病了也舍不得求医问药,就这么拖死了。
原本坐馆也能应付生计,但王芜被幼时的成功冲破了头脑,一心觉得自己必是状元之才,执念深种,不惜一切代价,届届科举都要参加。
最后一次赶考前唯一的弟弟王曹将自己插了草标卖给戏园子,将得了的银钱送给王芜科考。
谁知王芜仍旧名落孙山。
他没脸回老家,便一狠心断了尘根,入宫做了太监。
因为识字,又懂人情世故,所以他被提到了鲁王跟前,服侍起了当时还是六皇子的鲁王,又跟着他就藩青州。
事成后他寻觅到了自己亲弟弟王曹,此时王曹已经成了戏园子的武生顶梁柱,王芜痛哭流涕,跪在鲁王跟前只求能将弟弟赎回。
鲁王听说这件事后颇为感慨,将王曹带回自己身边,封了个小武官的官职,后来还在围猎时替皇帝荡箭。
后来太子自尽,诬陷太子的齐王和赵王一被斥责一被贬谪,最后居然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鲁王登基。
王芜跟着水涨船高,成了皇帝身边第一得意的人。王曹也很受器重。
王芜对这个弟弟充满愧疚,因此待他也格外好。
两兄弟一表一里,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伴随着皇帝登基,王家兄弟这段往事也被朝野上下官员熟知,有不少巴结两人的。
“如今皇上宠幸王芜,授司礼太监,几个月前力保王曹得了保定总兵的官职,承担京畿防卫的要职……”崔氏脸上也多了许多郑重。
曦宁歪着头不假思索就道:“宦官乱政!”
“嘘——”崔氏以指竖唇,阻挡女儿说下去,赶紧起身探看。
还好,因着今天要跟女儿说些心事,所以早就叫当归打发走了外面大小丫鬟,推开窗也是人烟俱尽。
只有屋檐下一根蜘蛛丝晃悠悠随风而动,窗外雨停,春光正好,袅晴丝被风吹来闲庭院,被春日暖阳照得发亮,晃了人眼睛一下,摇漾春如线。
崔氏这才放心关上窗,嘴上不忘教导女儿:“我们这样人家最忌讳祸从口出,千万要谨慎。”。
眼中却流露出了欣赏的眼神:女儿如今才八岁,就能有这般的见识,可见天资聪颖。
这么聪慧的女儿,怎么忍心她进火坑?
*
顾一昭当天也从山矾那里得来了消息。
山矾居然找到了县学后门的茶摊上,跟往来的夫子和书生们闲聊。顾家婢女比小门户小姐还气质出众,又生得好又穿戴体面,适时露出崇拜的眼神,那些书生们晕乎乎什么都卖弄出来,再说王芜的发家史人人悉知,又不算“妄谈国事”,所以一五一十都倒了出来。
顾一昭很欣赏山矾,点点头吩咐她:“买来的核桃酪你拿走一包给大伙儿分了,买来的纸张你去裁了,我写大字用。”
虽然只是琐碎小事,但这是不见外了,山矾面上流露出欣喜:“是。”
两兄弟一个是司礼太监一个是保定总兵……怪不得三娘子翻了保定的书看。
涉及太监,难道是皇帝派了王芜来江南选秀?
可选秀是12岁以上,家里上下也就远在太原的大姐姐12岁,剩下最大的二娘子也才8岁!
要躲选秀也是大娘子躲!跟她们这些小妹有什么干系?
再说选秀进宫,何必看保定的书?难道王曹也要择妻?
顾一昭便吩咐山矾:“你打听打听,王曹可有儿子?或者王家还有什么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