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真晒的不行,没有一丁点阴凉的地方,不然他们是不会回家的。
甚至很多时候,常为国都会因此忘记吃饭。常常得让她们特意跑一趟,喊常为国回家吃饭。
常梦泽小声嘟囔着:“种地太辛苦了,所以我才不喜欢种地。”
“没有人会喜欢种地。”常嘉贇道。有了更方便轻松的选择,肯定不会有人选择这种辛苦的生活。
“你也以为爸爸妈妈他们愿意啊。要是不锄地,不把草根饭翻上来晒死,它们就会和农作物抢营养。”
“你也不想整天吃玉米面馒头,有时候甚至连玉米面馒头都没得吃吧?”常嘉贇道。
常梦泽果断的摇头。
进入夏季以来,太过于干旱了。特别是越往她们所住的地方走,缺水缺的厉害。那里靠着山,吃水的她们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要不是常为国提前在下暴雨的时候,存了不少的雨水。哪里会有菜吃,哪还会有多余的葡萄让她们去卖。
其实也不怪常为国他们不敢冒风险,不敢跟风做一些生意,苦守着这些赚不了多少钱,还劳心劳力的土地。
一方面是没有本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种地的话,来年的公粮就没有办法拿出来。
偏偏她们家地处的位置,有些偏干旱。
这一路上,常嘉贇都在观察。
化肥对他们这些贫困家庭的人来说,是稀缺的东西。没有化肥,再加上今年干旱的天气,导致地里种植的农作物都不高,长势也不喜人。
离河边近点的地方还好,还能引河水灌溉。越往他们家的方向走,干旱程度越明显。
常嘉贇回想起自己早上去地里,看到的场景。唯独那株葡萄长势喜人,一看就是常为国精心照料的结果。
想来是常为国有事没事就去浇一浇之前储存好的雨水。那些苹果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唯一庆幸的是,他们的这片果园,处于地势平坦的地方。
那些远在附近山上,被开垦的土地和果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有利也有弊,虽然不好浇水,至少那些山地上面种出来的水果是最好吃的。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刚好赶上吃午饭。午饭是玉米窝窝头,里面加了一点点的小麦粉,菜是凉拌的黄瓜,和蒸好凉拌的茄子。
还有一小碗特别下饭剁辣椒搭配洋葱。
这菜是自家种的菜,醋也是自己家酿的醋。油水没有多少,盐也没有放多少,吃起来特别的清淡。
被常嘉贇昨天的厨艺养刁了嘴巴,常梦泽和常兴华不肯再好好吃饭了。
吃了两口菜,啃了两口馒头之后,便不再吃了。
凉了的玉米面馒头特别的硬,没有用小麦面粉掺杂着那样蒸出来的馒头好吃。
见两人挑食,常嘉贇说道:“常吃粗粮对身体好,现在人家城里人特别讲究吃这些,就是为了延年益寿,有个好身体。”
“它不仅能降血压,防癌,还能让人变聪明。吃了之后考一百分绝对没有问题。”
一听她这么说,常梦泽又将窝窝头塞进了嘴里,有的吃总比饿肚子要好。
她绝对不是因为常嘉贇说的吃了这些会变聪明,才会继续吃,而是因为肚子太饿了。
“姐,我有乖乖吃东西。”常兴华连忙拿起了自己那块咬了一口的窝窝头。
夫妻两人看了一眼自己大女儿,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从昨天开始,他们大女儿就变的有些不一样了。
人还是那个人,和之前一样沉稳懂事,却变得更加淡然,知识也更加丰富了。
常为国吃完了手里的东西,他蹲在门外,点燃了一根卷好的旱烟。
回想起自己昨天中午回家路上,碰到三婆婆的场景。当时她拉着自己,神神秘秘说了好大一堆话。
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你家大妮被你们家里谁或者是其他不知名的东西缠上了,需要赶紧祛祛邪之类的。
知道三婆婆能掐会算,但常为国根本就不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等常老太带着孩子从村长家回来,他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了一句。改名字的事情,他也没有任何意见。
孩子们的人生,不应该被名字束缚住。
可现在,种种不一样的地方,让他不得不在意。
常为国站起了身,对着刚放下筷子的王桂芬喊道:“孩她妈,你过来一下。”
“有什么事情不能在这里说?”王桂芬道。嘴上是这么说的,她还是站起了身,走到了常为国的身边。
“你之前真请三婆婆来家里了?”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王桂芬坐到了旁边的石墩子上,“我也就昨天碰到了三婆婆,说了一下大妮的情况。”
“不说这个了,反正大妮现在好好的不是吗?”
常为国又吸了口旱烟,将目光放到了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