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秦子楚痊愈,宫内再次发来传召。
这一回已无推避的事由。好在有吕不韦重金打探的消息,他们对咸阳城内的近况并非一无所知,也算是有所准备。
被侍者带入宫殿,一路后退的古朴之景,对于秦子楚与小嬴政而言并不算陌生。
一个在穿越前,一直以秦王孙这个身份住在宫中;另一个,曾是这个宫殿新上任的一国之主,凭借嗣子的身份在溧泉宫住了三年。
对于他们而言,离开咸阳宫也就是月余的事。
因此,当侍者带着他们在宫道中来回穿折,仅仅只走出数十丈,秦子楚二人便察觉到了不对。
秦子楚仿若不经意地道:“数年未归,这宫内的寺人是一代不如一代。”
小嬴政已猜到秦子楚这话的用意,却故作不知,配合道:
“阿父何出此言?”
“常在宫中行走,竟然还认不得路。若连最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听候王令?”
前方领路的侍者一僵,连连下拜:“骄阳若火,怕晒到贵人,故而转道。”
久久未听到回应,侍者的身躯越发板滞。
相处了月余,小嬴政也算与如今的父亲有了些微末的默契:“君王急召,臣下岂有因为日晒而推延的道理?谅你初犯,这次姑且不予追究。可若是你再这么自作主张,我一定会禀明祖父。”
侍者连连弯腰,忙不迭地请罪。
接下来的一路,他再不敢耍小心思,径直将秦子楚二人带到宣室。
在宣室外的宫道,他们遇上了迎面而来的另一支队伍。
为首的是一个身形高大猛硕,鹰扬虎视的青年。他约莫三十岁上下,眼睛狭长,即使正眼看人,也颇有几分睥睨之意。
他的身侧,站着一个穿着皂袍绛裳的年轻人。此人年岁与他相仿,下颌蓄着短须,眉目舒展,看起来敦厚而和善。
两人同样由咸阳宫的寺人带领,从云阶往下,一步步地往殿外走。
即将正面相迎的那一瞬,两边的人都稍稍放慢了脚步。
秦子楚一眼就认出了眼前两人的身份。他们分别是公子崇与公子优,都是安国太子的儿子,他的异母兄长。
公子崇行一,公子优行三,如今都已接近“而立之年”。
双方寺人见礼,揭开两支队伍的身份。
原本目不斜视,对秦子楚这队人并不敢兴趣的公子崇,在听到“公子异人”这个称谓的时候,蓦然抬眼。
公子优笑道:“原来是十二弟。早前听闻你从赵国归来,还以为是讹传,今日见到你,才算是真的松了口气。回来就好。”
秦子楚尚未接话,就听公子崇冷哼一声:“不顾国命,落荒而逃,有何可说。”
这谈不上客气的话让秦子楚稍稍有些惊讶。
上一世的大兄虽然也很狗,但也不会如此漫无目的地咬人。
秦子楚这边不见任何局促的神色,公子优却是先一步露出尴尬的笑脸。
“大兄,我也是从齐国落荒而逃……”
公子崇瞥了公子优一眼,似对他的自拆台阶感到十分气恼:“你与他不同,你是带着齐国的国书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