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长缨赋 > 第76章 议案

第76章 议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与此同时,巡抚衙门齐聚了健南各级官员,在商议针对此次灾情和改稻为桑的议案。

梁漱溟以懈职被撤了巡抚一职,只以总督之位掌管东南兵权,此刻已经远赴前线抗人。原任健南布政使的宋昌义升迁巡抚一职。

江朔也赴了这个会议。

“诸位商议就是,我只做个旁听。”

“把议案发给各位大人看看,若无异议就签字吧。”

江朔接过议案慢条斯理的读着,没有发表意见。

此时,新安县令王阜臣站了起来,神色慷慨悲悯:“诸位大人,新安一县,在籍百姓有27万人,入册田亩44万,其中有15万亩是丝绸大户的田,29万亩是耕农的稻田,每年一季,丰年可产稻谷两石五斗,歉年产谷不到两石。所产稻谷摊到没人每年,不足三百斤,脱粒后,每人白米不到250斤,摊到每人每天不足七两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强充饥,壮丁则远远不够。”

“亏的靠山有水,可以种些茶叶,桑麻,产些铜漆,河里可以捞一些鱼虾,买了才能缴纳赋税。倘若有余,还可换些油盐,够买些粗粮。勉强度日。”

“民生之苦,依然苦不堪言!”话音至此,王阜臣眼里已经含着泪意了。

“你说的这些布政使衙门都有记录。”赵茂和不甚在意的道。

“今年新安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被淹了。大约有14万亩。百姓如果把田买了,明年就只能是租田耕种。若还是稻田,按五五分成,百姓每年分的稻谷只有150斤,脱粒后的白米只有3两五钱。倘若改成桑田,百姓分得的蚕丝,换成粮食,每天还不定有3两5钱米。大人,3两五钱米,各位大人,你们一天够吗?!”

这一记哽咽的诘问,问住了在坐的所有人,也唤醒了一些人十年寒窗考取功名的初心,为官久了,深陷名利场,书中的圣人之道诵之于口,忘之于心。

“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着,犹己之饥也,各位大人,你们手中的这支笔,系这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己溺己饥,望大人慎之。”话音落下,大堂寂静无声,王阜臣抬起袖子擦过留下的泪,满目悲痛的看着在坐的高官。祁瑞看着满堂无动于衷的高官,愤慨之情几欲夺胸而出。

宋昌义不动声色的环视后,回答王阜臣:“王知县方才说了新安的实情,本院曾任健南布政使,健南每一个县的实情我都知道。”宋昌义站起身来示意王阜臣坐下:“一个县有一个县的实情,一个省有一个省的实情,可我大周现在最大的实情是国库亏空,北边战事刚停息,西边狄戎不断进犯,而沿海一代海寇猖獗!朝廷要用兵,通往西洋的海面要绥靖,要打仗、要造船,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实情!”

“一个小小的知县,竟拿一个县的小账来算国家的大帐,居然还敢要挟上司不在推行国策的议案上签字。朝廷有规制,省里议事知县没有与会的资格。来人,叫两个知县下去。”

王阜臣和祁瑞站起来立在公堂上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赵茂和道:“中丞大人叫你们下去,没听见吗?这里到底是谁说了算?”

“但不知叫我们下到哪里去?”祁瑞不卑不亢的问。

“自然是去你们该去的地方。”

“那我们就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后再去午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