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入夜 > 第22章 民心

第22章 民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好不是你。

宁展睨着宁佳与,缓缓入座,复揖手道:“景兄说笑了。我的意思是,有些话,须得关起门来谈,烦请公公先行回避。”

即使宁展只提及景泰座侧的内宦,以墨也十分解趣地动了身,领着以宁一并随内宦退至偏殿。

此一去,既规避了王室机密,置身事外;亦能借机盯住内宦,以防未然。

宁佳与心中慨叹以墨审时能力之甚,即见景以承懵头转向,随手扶了把身后的椅子就坐。

虽说目前为止,并无人替一路头顶“贵人”之称的宁佳与请功论赏,却不耽误她现下理直气壮地定在座儿上,纹丝不动。

怪的是,素来待她不可谓不刻薄的阎罗竟也由着她去了。

“想必,泰王殿下已将敬令珍藏密敛许久了。”宁展委婉道。

景泰面露讶异。

嘉宁王储,知悉敬令合情合理,然言语间了如指掌的意味不止了解而已,像是对此筹谋已久。尽管景泰不执着于敬令,也不得不多多掂量这里头的含义。

“莫非......”景泰犹豫道,“宁世子亲临景安,乃是善王旨意?”

宁展不作巧饰,开门见山道:“您多虑了,此番是晚辈一人拙策。既身在此位,理当自谋其计。岂能事事仰仗家父,再去盼着吃现成的饭呢?”

他说得这嘴长辈们最是受用的漂亮话,可言下之意,不就是“我自个儿偷跑出来捅马蜂窝,且没告诉我爹”吗。整个一没了家中大老爷兜底的毛头小公子,教人如何敢应?

景泰面上眉欢眼笑,心里的鼓打得无了无休。

堂中静默片晌,忽而听景以承一声:“父王。”

闻言,景泰喜出望外,以为小儿心里总归还是有亲爹的一席之地,瞧着父王有难,立马出言搭救了。

景以承探头,接着道:“何为敬令?”

......

景泰僵硬地敛了笑。

宁展却是越瞧景以承,越发觉着他大有可为,热情相应:“可调其州兵将、易其州君主、据其州疆土之物,即为敬令。”

青竹暗桩遍布四方,隐士亦然,单是每人的年俸,就要反复吃掉宁展半座私库。

当然,他们不白吃掌阁的饭。

依着阁中汇集的各方消息,宁展一早便猜想,景以承或是景安未来的王储。

此人略有些小聪明,但不陷于城府之深;虽备受冷落十数载,胸中仍怀希冀;秉性纯良,不避强御,且师承以氏,实乃景安世子不二人选。

故而他借此时机将敬令告知景以承,其实无可厚非。

宁展话已出口,景泰自只有点头称是的份。

得到确切答复的景以承反倒心神不安,瑟缩道:“若当真如此,元公子今次来寻此令......是要不宣而战吗?”

景泰不免为小儿出言无忌的习性揪心。

“绝无此意。”宁展严正道。他侧身面向高座,恭肃长揖,“泰王殿下,晚辈虽生于太平,未亲眼目睹烽火、未亲身执锐沙场,却不愿再看硝烟弥漫七州......及乱战后荒谬不堪的‘议和之约’。”

宁展毫不避讳地谴责着其父参与共商的议和之约,出乎景泰意料,也足以令他高看宁展一眼。

与坊间的美誉不同,这是他第二次在宁展身上看到的稀罕东西。

“那小王倒想问问世子,假使没有曾经连年的烽火,先帝如何能统七州?假使没有那荒谬的条条公约,势不两立的大州之间,又该如何休兵向太平?”

适才郑重其辞的宁展果然沉吟不语,兀自垂下两臂。

景泰心血来潮地问,仅为探其虚实,便没期望他能应答如流。

平日里,宁佳与亦有将宁展堵得哑口无言的时候。可瞧着宁展面对旁人不声不吭,她眉头锁起,竟想开口替宁展辩上一辩。

几人皆以为宁展被绊住脚步,却听他冷不丁道:“民心。”

这说法,貌似入耳,然则浮而不实。

不怪字义本身,盖因从古至今,近乎无人算是真正抓牢了民心,包括半生枭雄的琛惠帝。

景泰对此答复不敢苟同。

琛惠帝并未深得民心,这一虚词,却是在当年一门心思取信各州时被其立为大本大宗,翻来覆去地强调了不啻千遍。

如若宁展生于百年之前,这词教人听着兴许还新鲜些。可放在当今来看,岂非胡乱将宁帝一生中最是愚痴的招数学了去?

要往难听了说,即是盲人摸象。

瞎扯。

景泰含蓄道:“民心......倒是耳熟。”

“得民心者,自得天下。得天下者,不尽然能得民心。此间次序,至关重要。”

说着,宁展略靠椅背,声气泰然。

“先人一腔孤胆退外寇、统山河,却落得个‘自命风光三十载,失惊黄粱一枕梦’的判词,正是次序颠倒所致。”

事过境迁,但如今的七州,不论遗风何如、分地几许、王城哪处,甚至于各州君王的尊卑高低,皆与琛惠帝一统四海之前别无二致。

有人狂放执笔,道是:自命风光三十载,失惊黄粱一枕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