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在保管室前吹着哨子,提醒各家各户赶紧赶来上工。
天渐亮,保管室前排起了长队。
“承平,真的大好了啊!”
“哎!还真是!“
队伍缓慢往前挪动着,凑堆的社员趁着时间闲聊扯大炮,不少人见到李承平出现,都表示了关心。
李承平不得不硬着头皮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关怀,等到笑得脸都僵了,才得以借着队长宣布工作任务的档口逃开。
“沈老二,你带着你们组的今天去对门岭西北坡旱地种红薯。”队长张五德站在台阶上对今日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配。
西北坡正是在李承平家门口能看见的那片山地,从山脚往上开荒,经过几代人的开垦养地,已经算上中等的熟地。
一、二队两个生产队,把村子的旱地、水田都分别进行了分配。
一队的旱地范围就是从张家井西北方向往东直至西北的对门岭岭脚,水田是李承平家门口西至东北沿着沟渠排布,早已经种上了晚稻。
今年上半年雨水不好,下半年规划的红薯占比要更大些。
昨日已经安排人把部分地都深耕过一遍,今日需要移植种苗。
种薯是利用上一批收集来的薯藤,选粗壮没有病害的藤蔓留薯藤顶上部5节,剩下能吃的部分就分给了社员,不能吃的老藤就全留给猪食了。
因着上半年的情况,队长着重要求负责的小组在种植红薯的时候要注意后续中耕。
栽前要施足底肥,壮劳力们都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男社员都安排在地里整地、起垄,当然,不少强壮的女社员也不甘示弱做起了这重劳力的活。
然而,这里并没有李承平的活。小组长很善解人意,安排了斜栽薯苗的工作。
李承平把一担种薯苗搬到脚边,按着固定的株距斜插进土里,上窄下宽的垄形,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
不知不觉地忙碌中,日头渐高。八月的日头辣的很,这年头布料来得稀罕,爱惜衣服的社员们,青壮男人们还可以打着赤膊光着膀子,妇女们就没法子了。
李承平渐渐熟悉了扦插的动作,速度逐渐赶了上来。配合在扦插后浇上定植水的社员抬头看了他不少次,心里也在暗暗称奇,看来村里传的已经往鬼门关踏进一只脚的说法站不住。
扦插种薯苗的工作比开挖起垄的工作,确实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力气,但是搬来搬去的撮箕,不断弯腰的动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等到队长宣布中途休息的时候,李承平感觉自己的腰都不是自己的了。
站起来的一瞬间,都能听到自己骨骼咔呲咔呲的声响。
黄秀玉今日的任务是在另一边的地头继续昨日的翻地,在李承平阿爸去世后,黄秀玉就是凭着这不服输的下苦工的劲才给一家人争取到了足够的余地。不过,今日上工的地方与李承平这边隔着大半个山坡,等到休息的时候才终于有机会赶过来看看。
黄秀玉站到李承平身边,用眼睛扫视着,观察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
“阿妈,你放心吧,真的已经没事了!”
李承平好脾气的配合转了个圈,全方位展示自己真的没有问题。
黄秀玉好气的用力拍了一下李承平的手臂,李承平作怪的大呼小叫往一旁躲着逗阿妈开心。
闹了一小会,才在一旁社员戏谑的打趣声中,不好意思的躲到树林中解决生理问题。
大家都一样,实在憋不出就往山上的草丛树林躲着解决,就这条件没办法。
李承平脸皮薄,不好意思太靠近地角,只得往高处再走了走。
解决完,正准备下山的时候,听着远处的树干后传来小声的交谈声。
李承平在的位置正好是一丛灌木后,刚好卡在两颗阔叶树中间。其实,正常人在这个距离是听不到什么的,但不凑巧,遇上了略微有些不一般的李承平。
李承平本也没想听墙角,只是自己和那边的确实有些距离,特意过去提醒又没必要,凑近了又怕是刚刚打趣自己的人有点尴尬,本想就此悄悄离开却没想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名字,不由地站立原地听了好一会。
“……粮食……”
“你注意点。”
“放心吧,就他们……”
等到交谈声消失,李承平想了想才从另一条路下来。
“怎么了?”一脸神魂不舍的。
黄秀玉递给李承平一罐薄荷菊花茶水,一直放在树荫下,清凉解暑。
“嗯?啊,阿妈,没事。”李承平接过竹筒大喝了一口,来不及吞咽下去的茶水从嘴角溢出来,抬手用力的抹去。
“急什么,慢点。”
李承平忘记带汗巾了,黄秀玉把自己随身带的旧布帕子递给了李承平,让他先用着。
李承平摆摆手拒绝了,恰在这时,队长又吹着号子让赶紧干活了。
黄秀玉叮嘱着李承平注意身体,却见其频频望向一旁又掩饰似的转过头。顺着李承平看去的方向,没发现什么,周围都是社员站起身各归各位的动静。
“你听到我说的了没?想什么呢?”黄秀玉没好气的瞪了李承平一眼,真是越来越没样子了。
“嗯?嗯,好了啦,阿妈你快去吧!我真的没事,去吧去吧。”
李承平推着阿妈转过身,在身后用力挥着手臂。
待到阿妈走远,李承平脸色沉了沉,眼神略过刚刚走过自己身旁的两人身上。
很快隐去神色,也赶紧归位。
一上午的劳作终于结束,李承平拧着手臂疏松筋骨。
阿妈那边的劳作还差点收尾的工作,李承平就先回家准备午饭。
李承平脚步逐渐放慢,心里忍不住叹气。
转过路口,站定在别人家的篱笆拐角,果然见黄凤莲没犹豫的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