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义昨晚睡下的时间已经临近三点,本想赶早进山的计划不得不被拖后。
“那你进山小心啊。”
黄秀玉一边帮李承平检查上山要带齐的物品,一边不放心的叮嘱道。
“嗯,阿妈你放心吧。”
本来想进深山的,结果昨晚看热闹太兴奋睡晚了,好不容易起来时间已经不早了。
如果进深山,光是单程路途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只得无奈放弃了早前的目标。
“我就去对门岭那边,不往深山去。”
一队种植红薯的山脚就是对门岭山脚,对门岭海拔不算高但植被繁茂,横跨有好几座山脉,最远的能到达隔壁村是界限交叉范围。
黄秀玉听闻是对门岭稍稍放下了心,因为临近队里的旱地平日里来来往往的人也多,除了早十几年前,近些年已经没听说有什么大型的野兽存在。
当然,也是因为前两年的灾年,对门岭这座最近的山脉山里里里外外都被队里的人翻了好几轮了。
李承平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对门岭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最优选择。他已经做好了除了薪材一无所获的准备,只当是给自己的深山之旅做提前预习准备了。
黄秀玉目送李承平离开,也转身回了屋内。
趁着有整日的时间,正好再清点一下家里的东西,看了会天色天空晴朗阳光正好,可以把过冬的被褥都拆拆洗洗。
没多会,黄秀玉就听到大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难道是承平忘记什么东西了?
黄秀玉拍拍手走出来,惊讶的发现居然是一个许久未见的人。
“哎呀,你,明钰?”
黄秀玉惊喜得一时都没敢认,只见明钰笑意盈盈的站在大门口,左手挎着一个竹篮,右手还保持着礼貌敲门的动作扶在大门上。
“婶,是我,好久不见。”
“哎哟,真是你!快,快进来。”
看着明钰背上还背着个胖娃娃,黄秀玉手忙脚乱的找来凳子,示意明钰赶紧坐下说。
“哎,婶。我这次真的还有事不方便久坐,就先不麻烦了。”
“那,这……”
“真别忙活,婶,和你我也是有话直说,这次是有点事想麻烦您。”
黄秀玉听了明钰拜托的事当然没有不答应的。
明钰说罢,把竹篮内之前准备的两个米果递给黄秀玉。
“你说你这,你再这么客气,你婶我真的生气了!”
黄秀玉推辞不下明钰,一时也有点焦急。这帮忙的都是小事,乡里乡亲的两家人还是邻居不说,承平小时候的事她一直都放在心里呢,就是帮点事还要收礼,算什么样了。
明钰固执的看着黄秀玉,她知道黄秀玉是真心的,但是自己也是真心的想表示感谢。
“婶,您听我说。”
明钰拉着黄秀玉的手,语气认真。
“以前是我不懂事,气性大一点小事就和村里闹得僵了。当初也是您一直默默支持我,就连我小孩现在这个背带……”
明钰侧过身给黄秀玉展示自己背上的背带,黄秀玉定眼一看才觉着熟悉。
“这背带,还是您给锈的。”
本地的传统风俗叫做“外婆送背带”,女儿出嫁后有了小孩,背带都是由外婆一针一线绣好送来的。这是母亲对初为母亲的女儿的祝福,也是对外孙孙的爱重。
明钰和明义早早没了父母,却没想到给自己送来背带的不是本家伯母婶娘,而是最多只能算是“邻居”的李婶。明钰一直记在心里从未忘记。
背带制作很讲究,特别是这样的绣花背带,背带心用绸缎做面,在上面精细地绣上龙、凤、麒麟、蝙蝠等等,并着“荣华富贵”、“平安长寿”等之吉祥图案和文字。至今已在本地沿袭好几百年。
这些年是自己心里别扭脑子没转过弯,加上方家一摊烂事也没脸见李婶,觉得愧对她得紧。
现在明义回来了自己好像背后又有了依靠,自己劝明义往前看,又何尝不是劝自己呢?
“婶,这两个米果是我亲手做的,主要用的也是红薯不是多金贵的东西。您就别再推辞,好吗?”
黄秀玉看着固执的明钰,心里叹了口气拿过了两个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