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亮起温姑的剧情时,李承平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事情也如自己所料觉得有点棘手。
但是转念一想,棘手不棘手的,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啊。
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背景板,棘手也是女主的事。
就是有点可惜没听到黄伟光相关的更多信息,这个人才是和自己有关的。
黄伟光是黄成才的儿子,这人好大喜功有点小聪明,既然敢扯黄成才大旗拉高家伟下水干克扣粮食的事,肯定手上也掌握了一条倒买倒卖的渠道。
刚刚远远看着,这人趾高气昂的样子肯定赚的不少。
李承平一直都知道扣下粮食的事不是黄成才背后主导指示的,因为黄成才是以摸透队员所求以能力爬上来的,他不会做这种自绝死路的事。架不住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儿子,青出于蓝,坑爹一流。
不过,即使黄成才不是主谋也是早有察觉在黄伟光背后擦屁股,不然当时在现场不可能来的这么快反应也这么迅速。所以,被高家伟反噬也是应得的。
高家伟之前找自己说的那番话有暗示自己对上黄成才之意,但也不无深意。
阿爸的事,绕不过这个黄大队长。
李承平找回背篓在野板栗树附近转悠起来,这处因为人迹罕至枯木杂树众多,李承平瞬间忙碌起来,总归自己会慢慢剥开他们的面具,找到事情的真相的。
运气来了真的挡也挡不住,李承平找满了一背篓的柴火,还意外发现了一丛未被发现的木耳,整根原木层层朵朵,摘了能有小半篓呢!
李承平找来芭蕉叶把木耳都摘了绑好,找了细藤绑在柴火最上方。这根原木也不准备放过,扛回家放到屋后山脚可以试试看还会不会发新木耳,上面还有很多小嫩耳。
扛着这根大原木的话就不方便再从原路返回了,就算是现在的身板扛着树爬山顶也是脑子发癫。
算算时间,已经到中午了,刚刚忙着摘木耳太兴奋也没感觉,停下才发现肚子早饿了。
扛着原木回去需要不少的力气,虽然今天的目标已经完成大半,李承平还是决定先吃了午饭再回吧。
拿出早上准备的两个竹筒,水筒里还有一半的水喝了两口润润喉,剩下的水倒了一点进另一个装米的竹筒里,准备原地闷一个竹筒饭。
大米是提前淘洗干净后侵泡了一小时的,加入了一点玉米粒和香菇粒,混合盐、油、酱油调味料拌匀,再塞入特地选择的新鲜当年生嫩竹。嫩竹的竹筒清香且不易破裂,还是阿妈告诉自己的。
要是能加入腊肉丁,应该会更美味,可惜了家里没有,有也不舍得。
李承平选了一个背风的小土堆挖了一个小坑,把旁边的杂草和枯叶都清理了才找来干板栗壳加枯叶在坑里点火。在山里点火要时刻注意着,不然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把竹筒饭架在土坑上面,搬来了一块石头坐在一旁耐心的翻着。没敢添太多的柴怕自己不小心控制不住,只得慢慢来了。
直到竹筒外表偏黄变软,然后变得略微焦黑,米香伴着嫩竹清香飘散开来才把竹筒扒拉到一旁,用土盖了火堆检查不漏一点火星。
其实上山不应该准备这么麻烦的吃食,一般捏个饭团做个饼什么的能直接吃的简单方便,早上阿妈问了还说要给自己准备,但是看着装水的竹筒就莫名其妙很想吃竹筒饭了,管他呢,反正又没必要赶时间。
竹筒饭是自己小时候最渴望的野外吃食,但那时候父母都忙也没时间陪自己玩这种过家家的吃食,只得羡慕村里其他小朋友炫耀竹筒饭的好玩和好吃。
李承平等竹筒慢慢冷了下来,用柴刀小心的劈开竹筒,掀开一半的竹筒一股嫩竹伴着米饭的清香扑鼻而来,真香啊。
吃到嘴里虽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味,但是别有一番野趣,折了嫩枝做筷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整个竹筒的米饭吃完了,吃完还意犹未尽,虽然填了肚子但是却感觉更馋了,下次还是要多准备两个才行。
吃饱后休息片刻,李承平背好背篓扶着一旁的阔叶木轻喝一声使力扛起大原木。
现在所在的这个山坳先原路返回一小段,转向山下走可以从山脚绕回邻村与良口相接的土路上,沿着土路回去地势平坦能一路走到大队路口,就是一路会遇上不少的人家。
不过已经把板栗和木耳都遮好了,问题不大。
等李承平从山里窜出来,才发现外面艳阳高照,粗粗估计是在下午1、2点。刚刚在深山坳里被头顶树叶遮挡着没发觉,这深秋的烈日不减威力真是刺得人头皮发麻。
顶着烈日,李承平扛着原木走走停停终于走到了大队路口。
大队路口有不少人聚集在这里歇凉闲聊,多是村内的老人小孩。昨晚二队的请仙姑仪式的物品已经收拾干净,这里本来就是村里歇凉的好地方,现在完全恢复了好像昨晚的事已经完全过去的样子。
但听几位老人聊来就发现,话题还是围绕着昨晚的事。
李承平无意掺和进二队的话题里,略微歇歇在几人的询问中随口答了几句就找了借口先回家。
待到终于回到家,才发现家里大门关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