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南方小村的六零日常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37章 第 3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吃过晚饭,李承平就蹲在地坪边处理带回来的芒草。

“要我帮忙吗?”

黄秀玉路过,见李承平在门口土路边扬起芒杆在尽量拍打下顶上的芒花。

带着芒花做扫把,在使用的时候上面的芒花会掉落下来,地上的东西就会越扫越多,芒花还飘飘忽忽的特别不好收拢,所以做之前先尽量把顶上的芒花拍下来,避免使用时的麻烦。

“阿妈,不用了,我一会就好。”

黄秀玉也没坚持,上次李承平从山里扛回来的带木耳的木桩,又新发了不少木耳,黄秀玉挎着篮子摘了半篮。

木桩是放在屋背山脚的,没人走到这里就不会发现。但是想在地坪趁着太阳晒木耳没人在家就不行了,村里也不都是人品好的。

摘下来的木耳不及时晒干,很容易就腐坏变质,黄秀玉只得找了一个筛子,把陶锅搬了下来把筛子放在灶眼上。

筛子也是竹编的,圆形的造型和簸箕一样,一般分为细孔筛和粗孔筛,主要用来根据物品的大小来过滤筛选,一些蔬果晾晒可选簸箕可选竹筛。黄秀玉拿的是粗孔筛,可以兼用来烘干。

灶眼里还留有一些火子,黄秀玉从灶一旁的墙角拿出一个像腌菜坛的陶罐,掀开盖子,里面都是平日里把完全烧透的硬柴火子放进去熄成的木炭,取出了一些铺在灶眼里,能让温度持续的久一些。

这样烘一晚上,木耳也可以半干了,明天早上做完早饭再烘一次应该就差不多了。筛子放在家里,没人在家也放心些。

黄秀玉在忙着烘木耳,李承平这边编扫把也有了头绪。

只是偶然在短视频上刷到过一次芒杆扫把,好在摸索中找到了技巧。

在选芒草的时候,是用镰刀把芒杆带叶一起割下带回来的,扬完了绒花先将割回来的芒草叶衣去掉,把芒杆前端对齐捋成一束束的,手刚好能握住的一小把。拿起一束起头,先从这一束中挑起一根芒杆缠绕几圈固定好,再逐步添加更多的小把,就着前一把的芒杆捆紧。如果用做捆绑的芒杆长度不够了,再挑起下一把的其中一根续上,直到形成完整的扫把形状。

李承平用了五小把芒杆捆成了一把扫把,在编到最后要一压一挑把所有杆做收尾,再将多余的芒杆用刀割掉,整个扫把才算完成。成品的芒草扫把扫柄是上端细、下端粗的圆柱状,握在手里施力刚合适。

完成第一把芒草扫把,李承平拿在手里端详良久,又把每一小把芒杆都仔细调整了下,才终于露出满意的神色。

编织熟练起来其实很快,第二把扫把只花了第一把一半的时间就做好了。

李承平起身拎了一个竹篮,穿过灶房走到屋后,这里的山坡内陷了一个小平台,小平台背后的土坡做成了倾斜向上的,这样就不怎么被遮挡光线。

李承平对这个小平台很满意,像一个隐蔽的小小菜园,在灶房背后又方便。

平台上种了两排辣椒,有大青椒、长红椒和小米辣椒几种,挑拣着摘了半篮子,又拔了两颗蒜和一丛生姜,葱就算了,自己家也不多了。

回到灶房的时候,看到黄秀玉在给烘干的木耳翻面,尽量保持烘得均匀些。

“这是?”

“送些去给明义。”

李承平简单说了一下缘由,还给黄秀玉看了下小竹篮内的东西。

“哎哟,我都没想到这个。”

黄秀玉听闻,拍了拍手,确实是,明义刚回来没多久,这些需要自家种下的小菜和调料,怕是没来得及。

“前几天也烘干了一些木耳,一起带去吧。”

黄秀玉转身从灶房进门右手边的小橱柜里找出了一抓木耳,泡开也是够两餐的量,这东西山上难找,可是好山货。

把干木耳放进小木蓝里,就将将算装满了。

“就着天还亮,早去早回吧。”

“哎。”

李承平应了声,回到地坪拎起芒草扫把,就往斜对门明义家走去。

虽然门口这条土路是贯穿良口生产队,下连通去往公社的大路,上延伸进深山里,但是这条路属实说不上是条好走的路。特别是到了自家门口往上延伸这段起,站在这里,右手边通往村内道路平整,左手往上坑坑洼洼,就像从这里把李家、明家和队里分成了两个世界。

两家直线相距不过二三十米,但走完土路拐进小路再跨过沟渠,也要走个一分钟。

李承平走到沟渠前,瞧见沟渠对面两旁竹子垂坠下来形成了天然拱门通道,在心里赞叹,真的别有一番巧思。

穿过竹木通道拐了一个小弯,一座和自家形似的泥墙草顶房屋显现在眼前。

看得出门口的地坪是刚修整过的,还能看到短短的草茎。

站在地坪正对着的就是一间敞开门的堂屋,左手边有炊烟从屋顶飘出,应该就是灶房了,此时从敞开的灶房门,能看到隐隐约约的人影在晃动。

“明义哥,我来了!”

李承平站在地坪边没有擅自动作,先高声打了声招呼。

因为就一个人住,回家后又拾捡一下家什,晚餐就弄得慢些,听到李承平声音的时候,明义才将将吃完,还没来得及收碗。

听到李承平的声音,明义赶紧起身推开掩着的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