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佃农翻身记(种田) > 第47章 收割“青粮”

第47章 收割“青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主屋,桌子上放着田宝来买回的两斤棉花,角落里堆放着三筐芦花。

黄冬生因先斩后奏,没有告诉他娘买棉花一事,被罚坐在三位长辈的身旁,为其穿针引线。

这事真不怪他,他也只是想给大伙一个惊喜来着。

况且也没人告诉自己,他娘今日会和姑母们约着一起去割芦花啊。

“姐,你倒是为我说句话呀?”黄冬生抿了抿线头,坐在冷板凳上穿了半个时辰的针线,穿得他眼花手抖。

沈瑶哪有功夫替他说话,这会儿一门心思扑在做五彩鸡/毛毽子上。

学堂里的孩子们读书也得劳逸结合,踢毽子、丢沙包、丢手绢、跑操跳绳锻炼身体的活动,都必须在这个冬日里整起来。

她也得跟爹学会爬树。

沈瑶将八根长短不一的尾羽用麻绳捆得紧紧的,塞到两枚铜钱眼里,毽子底部再裹上麻布,取根针线密密缝紧。

一个五彩斑斓的鸡/毛毽子就做好了,明日大家就都能在学堂前的空地上玩。

在厨房里做晚食的杨文英和田宝珠喊沈瑶来拿碗筷,踢毽子哪有吃饭重要。

沈瑶立刻收好毽子去厨房帮忙,刚到院里,恰巧一阵冷风突袭,她就闻到从田野里飘来的一股“芬芳”。

当饭菜端上桌,妇人们依依不舍的停下手中的针线,将缝制了一半的成衣收好。

沈青山和田中正父子将劈开的竹条靠墙放好,闲下来时他们得编竹筐,开春后地里抢收用。

饭桌上。

黄冬生听完表姐和二姑父在山里的经历后,小嘴也跟着叭叭说着城里的新鲜事。

“这段日子就属知味楼生意最红火,今日我去给童李两位掌柜送如意菜,他们决定下月开始也同咱们定腐竹。”

苗氏捧着饭碗瞪了儿子一眼,“和你说了多少回,大事回来就得告诉我们,怎非得憋到现在才说?”

黄冬生现下是一点也不怵他娘,“那不得等家里人都齐了。”

黄梅难得在饭桌上给黄冬生夹回菜,“这是好事,咱们现在存了不少腐竹,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只管放心应下,可先收了定钱没有?”

她们不怕累不怕苦,就怕挣不到钱。

黄冬生端着饭碗起身,从墙角的担子里取出一刀纸和一块墨放在桌上。

苗氏看着那泛着光的纸吓得手一抖,端着饭碗往后退,生怕残渣落在纸上。

“收了,童李两位掌柜各给了一两银子的定钱,但上回姐不是给了我些钱,让我抽空去书肆买纸墨回来做账簿吗,所以我就把那一百六十文给用了。”

苗氏站在边上哎哟一声,表示肉疼,就这点纸墨就花了一百六十文?

“娘,哪是一百六十文?你真得和姑母们一起好好学算学。”

苗氏反手就拿筷子敲了儿子一下,表示不满,不许儿子在众人面前落她的脸面,她只是学得慢些又不是没学。

黄冬生将剩下的一两多银子交给沈瑶,同大伙继续解释,这一刀纸是九张共六十文,还是最便宜的,最贵的是这块墨,得二百四十文。

就这两样一共花了三百文。

沈瑶也觉得很贵,怪不得寒门难出学子,光这笔墨纸砚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舅母,文英,你们棉袄什么时候制好,到时咱们给送去问问你哥,他既然会做毛笔,那纸墨也清楚的吧。”沈瑶这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重视。

要是杨继宗真会制纸造墨,村里的娃娃们读书习字就不愁了。

杨文英看了一眼苗氏,苗氏眼里绽放精光:“阿瑶,文英,后日一早我就能做好。”

杨文英也跟着点了点头,但她对哥哥是否会制纸造墨一事可不敢保证。

“收起来,文英你快收好。”黄杏在身上擦了擦手上并不存在的油渍,捧着纸墨递给杨文英。

她是见过文英在沙盘里的字迹,往后若子安真教会阿瑶她们制笔墨纸砚,那她的女儿也能和文英一样写出一手好字了。

杨文英瞥了一眼还在啃鸡爪的沈瑶,想她和赵小福比试时的那团墨迹,也就没推辞,当面收了下来:“等我整理好家中的账目,再给大伙看。”

大伙争抢着说不用看,我们都信得过你。

这话听得杨文英心里暖暖的,比喝了鸡汤还要满足。

用完晚饭,大伙围坐在炭盆旁取暖夜话,长辈们在光下制棉衣,编筐篓。

小辈们在杨文英的辅导下,用沙盘书写往日所学的文字。

“现在东市卖菜的小贩还多吗?”沈瑶第一个写完,将沙盘里的字交给杨文英检查,回头冲黄冬生说小话。

黄冬生伸手从笊篱里摸出颗山楂,往嘴里一丢,酸得他直吸溜口水,“姐,多啥呀,现在就只剩卖干货的和咱家的生意好些,其他小贩都不怎么来了。”

要是日后飘雪,白大哥也不摆摊卖菜了,但这事黄冬生没和家里人说。

因为最近天冷,城里人都不太爱出门采买,东市生意确实不怎么好,况且谁家天天吃这些菜也会腻的。

“姐,咱们那毛豆摘吗?要不要我担去城里卖?”自从冬至那日尝过姐做的酸辣毛豆后,黄冬生就觉得这毛豆城里人指定爱吃,就是酒楼的马大厨不太行,研制菜品研制到今日怎还不给自个递消息。

其实他还惦记表姐菜地里的最后一颗南瓜,但想想家里人都挺爱喝南瓜粥,就没敢提。

吃腻了白菜萝卜冻豆腐,冬日里喝上一壶暖身的酒再配上自家的毛豆,腐竹,那日子岂不美哉?

坐在一旁劈竹条的田中正闻言立刻抬头劝说:“阿瑶,摘吧,再不摘该冻烂在地里了。”

大伙都晓得,阿瑶在等知味楼的消息,但新菜端上桌想让客人接受,没十天半个月哪成。

客人能等得起,地里的毛豆可等不起啊,一早一晚都结霜,该摘了。

沈瑶也明白这个道理,遂决定明日晌午过后就去摘。

“阿瑶,你明日不得和你爹进山?摘豆子的事情就交给姨父来做。”田中正最爱包揽地里的活计。

这荒地种下的黄豆是沈瑶的第一块试验田,她也想体验丰收的喜悦,遂问她爹,明日进山,晌午能赶回来吗?

沈青山说能,于是沈瑶就和姨父约定好,明日晌午一起摘毛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